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牛年政策绿灯大开 车企拒绝冒险做出大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1:23  精品购物指南
牛年政策绿灯大开车企拒绝冒险做出大调整

绿灯开启,车企拒绝提速

  缺少实施细则支撑的汽车振兴规划只换来业界的一片掌声,主流乘用车厂商并不愿为这项“短期政策”冒险做出大的调整。

  产业政策能否帮助车市回暖?如果详细解读了新近出台的汽车振兴规划,你将很难给出乐观的答案。

  农历牛年春节之前,汽车产业迎来广受关注的“国五条”。1月14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包括1.6升以下机动车购置税减半、补贴换购1.3升以下机动车,并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自主创新、支持汽车新能源战略、支持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等内容,通称“国五条”。

  伴随行业刺激政策出台,陷入低迷达一年之久的汽车产业或将迎来转机。无论此轮政策只是一剂强心针,还是长治久安的济世良方,2009年都注定被标注上“政策年”的标签。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国五条”的实际刺激效果有限、“令人失望”,其核心意义在于培育汽车消费市场,这也是我国政府首次明确鼓励汽车消费。而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力度不及外界预期到位,政府此举提振车市信心的意图大于实际刺激意图。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轮政策象征意义更大,引导消费大于税率优惠,重点是给消费者一个信号,国家开始鼓励汽车消费。”

  但无论如何,利好政策已经来了。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2008年销量排名全国前十位的乘用车厂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表示,公司欢迎“国五条”以及燃油税政策。

  即便是主力车型在1.6升以上排量的企业,如东风本田、长城汽车等,也表示产业政策带来的乘用车总销量上升对所有厂商都有利。

  看似歌舞升平,中国车市即将上演一场皆大欢喜的盛宴。事实上,即便厂商普遍显露出“粉饰太平”的乐观态度,但汽车振兴规划能够得以执行的力度仍有待考验。分析人士认为,汽车振兴规划将很难撼动中国车市的产业结构,至少,短期内主流厂商的产品结构不会发生重大调整。

  政策短期难改产品结构 人人都受益=没有人受益

  “政策刚刚出来,我们也正在分析,不光分析自己,也会分析竞争对手的定位,但现在还没有得出结论。”大众汽车中国副总裁苏伟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业界普遍质疑,“国五条”这种缺乏实施细则的短期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产业结构,这让乘用车厂商不敢做出大调整。目前唯一能做的是进一步关注即将出台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以及把握“国五条”中对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为了保持汽车市场平稳增长,2009年有利于汽车消费环境改善的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广州本田将密切关注新政并随之动作。”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任勇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说有什么动作,只能说加快新能源汽车计划的推进。对于政策,虽然骐达和骊威是受益的,但是仅仅减5%的购置税意义不大。我们更希望政府在提升消费环境上下工夫,可以让运营成本更低,或者业务开展得更顺利。”

  “国五条”五大规划之首在于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对1.6升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这将直接惠及目前市场上多数乘用车企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8年1.6升以下乘用车已占轿车市场一半以上份额,总销量达31.06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61.54%。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销量排名全国前十位的乘用车厂商全部都有主力车型在1.6升排量以下,政策惠及之广令业界一片叫好,乘用车市场的主流厂商可谓家家受益。

  2008年1~11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乘用车361.0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9%。这意味着“国五条”中最直接的刺激政策成为乘用车龙头企业的直接利好。

  然而,“国五条”却被业界认定为“力度不够”、“低于预期”,乘用车厂商短期内没有计划改变产品结构;“国五条”推进产业升级的目的由于种种原因,短期内也很难达到。

  安信证券汽车分析师孙木子告诉本报记者:“政府出手速度够快,但力度不足,总体来说这是一次短期刺激政策。除降低购置税的政策会起到直接刺激作用外,其他几条政策都没有实施细则支撑,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滕比邻)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