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什么是丰田》书评 度过危机的榜样:丰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4:56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讯 眼下,一场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将很多企业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面对挑战,企业怎样度过难关?怎样永葆竞争力?“前车之鉴”在哪里?丰田,尤其是他们的精益管理方式,即TPS,无疑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好范例。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TPS,是丰田“穷则思变”的产物。那时的日本很穷,而且市场很小,多品种少批量的手工模式,要求丰田必须重视工人的素质,同时不能浪费,否则将血本无归。用现在丰田人自己的话说:“丰田不是天才,我们的智慧都是被逼出来的。”

  也正是这被逼上梁山而诞生的TPS管理方式,依靠它独特的管理理念、成本理念、可视化的管理方式、尊重人性的管理方法,为丰田造就了今天规模世界第三,产量世界第二、利润世界第一的骄人成绩。

  然而,汽车业是强调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产业,如果TPS仅停留于生产过程,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批量生产,现在看来已明显不合时宜。

  在读过《为什么是丰田》后,我们知道丰田TPS实质是一种不断改进、持续创新的企业精神;不是填满规则的小册子;而是一种哲学理念,是丰田的企业管理哲学。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20年前开始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没想到成本越学越浪费。一位美国经理质问日本专家:“你们的原则就是不浪费,我们零部件整备环节的时间不是已经被缩短了吗,怎么还是浪费?”对方回答:“在丰田,根本就没有这个环节,TPS根本不是这样的”而类似克莱斯勒这样东施效颦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于是,人们有了“全球都在学丰田TPS,怎么就是学不来?”的疑问。其实,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TPS已与时俱进的演变为丰田的一套管理哲学,而非精益生产那么简单——这也是读过《为什么是丰田》后,有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开释。

  《为什么是丰田》分为“成为第一的改善方法”和“最强丰田的七个习惯”两部分,将丰田的管理哲学感性化的表述为七个习惯和工作改进方法,将通常深奥难懂的“商业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可谓雅俗共赏,却获益匪浅。

  《为什么是丰田》一书中,既有“满意与自大只隔一层纸”、“弱者的武器必然是智慧”的哲理性理论,也有“装忙的人是祸害”、“赞赏比奖金更让人有成就感”的知人、用人之道;即通晓了丰田TPS凝练精华“从‘相差甚远’的想法着手”、“不以‘我们公司’做主语”、“重复五遍‘为什么’”、“把成功经验归零”、“追求成长更胜于成功”、“以忙碌为耻”、“从心底相信‘大家的力量’”的七个习惯。从中,读者会明白TPS其实也很感性。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找到“为什么人家是丰田”,而我们不是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从《为什么是丰田》中发现,其实丰田TPS中的这种改善方法和七个习惯,我们是可以借鉴到的,退一步讲,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每个人,而这决不限于生产,而是拥有更广泛领域的管理。

  有人曾对中国3000家不同行业的知名生产企业做过调查:听说过TPS的超过90%;推行精益生产的超过40%;真正能够做的给人感觉“是那么回事”的,不超过10%。究其原因,可能就是没有将之更好的借鉴到管理领域吧!

  其实,中国企业是最适合借鉴丰田模式的,因为中国企业与丰田似乎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从小到大的发展。正如TPS权威研究专家河田信所言:“中国人和日本人总体上没有区别。区别在于经营者的想法,如果经营者的策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习TPS就很快。”河田信认为,只有方向正确,员工得到正确的指令才能正确行动。而这需要集体的团结,需要管理者的管理哲学。运用得当,他相信中国人的能力在日本之上,能够在学习TPS上反超日本。

  当然,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奇瑞汽车公司。丰田人自己曾这样评价过:“奇瑞生产线上的员工在900人左右,只要保证现场管理,提高人的效率,3年内就能超过丰田”。由此断言,丰田TPS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把握实质,还是可以学会并为我所用的,尤其是中国企业。

  坦率讲,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文化,丰田管理哲学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学习被逼上梁山而诞生的TPS,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毕竟,就在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在为生存而游说国会支援的时候,丰田却冷眼相看,泰然处之。这份自信,岂不就来自我们期待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想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先进的国际化大公司进行了合资合作。中国企业在这个合资合作过程中,普遍做到了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商品零部件上实行国产化生产,但管理怎么办?毕竟,管理的引进消化更难,因为它要受文化、传统观念、国民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资企业面临此问题,自主企业则更甚。

  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他们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中。”

  看看《为什么是丰田》,对我们,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帮助很大,从中也许你也能借鉴到很好的管理哲学。

   

(编辑:王延东)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相关新闻

丰田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