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成都人小张花6万多块钱买了一辆某自主品牌汽车,可车子买回家不到半个月,厂家就对外宣布降价4000元,这让小张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他越想越不平衡,最后拨通本报热线诉苦,希望媒体能帮他“评评理”,“这厂家也太缺德了,半个月时间就让我损失一个月工资,以后哪个还敢相信这个品牌?”小张忿忿不平。在我们身边,有类似小张这样倒楣遭遇的人,并不只是一个两个。
事实上,随着中国车市竞争加剧,一些在营销技巧上有些穷途末路的汽车厂家,爱上了低级的价格战,且战火越烧越旺,特别是势均力敌的车型,你今天降1万,我明天就降2万,交战双方的出手力度简直有排山倒海之势,让整个车市战场陷入浓烟滚滚,搞得消费者晕头转向,像小张的故事当然就会时有发生。
“高开低走”的价格战术是汽车厂家常玩的伎俩。有新车上市,先搞一个高价试探一下市场承受力,如果发现不对,立马掉头采取降价行动,以扭转市场颓势。今年上半年,某合资品牌推出一款A级车,居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上市,就开始以促销为借口降价8000元,该品牌也由此成为本年度的车坛笑柄。面对厂家的价格战火,我们不禁想问:汽车价格的保鲜期到底有多久?
随着金融危机袭来,车市销售出现疲软,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消费者购车最关心的是:车市是否还会继续降价。正是消费者的这种担心,成为大家持币待购的主要原因。看来消费者已经被厂家的降价利剑“刺”怕了。
但是消费者也不必过于悲观,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几轮风波和整合之后,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多数厂家已经意识到不切实际地“高开”不仅会伤害消费者,还有可能弄巧成拙伤及自身,所以在给新车定价的时候,基本会主动地把过多的水份提前挤干。例如,刚刚上市的东南汽车V3菱悦(参数配置 图库)、奇瑞(参数配置)A3、东风日产的新天籁(参数配置 图库)等,上市价格合理,性价比优势突出,备受消费者青睐。
价格武器的确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杀出一片广阔的天地;用得不好,可能伤了自己,也会深深伤害那些忠实的老客户。因此,我们希望汽车厂家在推出新车时,能结合自身产品的性能和品牌价格,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尽量让价格的“保鲜期”长些,再长些。千万不要三天两头变卦,弄得跟那个叫“狼来了”的孩子似的,失信于众人。即使要降价,也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以免陷入越降越卖不动的僵局。
汽车厂家,请不要轻易说降价。 段旭
谁在为降价买单?
专家认为:频繁价格战的最终受害者是车主
又到一年冲量时。车市降价促销的浪潮开始在第四季度掀起。“降价”成了车市最敏感的一根神经。而今,这根神经已越绷越紧:先是老款车型集体跳水,接着是上市不久的新车也开始“暗送秋波”。但尽管如此,降价的车市效应仿佛冬日的阳光(参数配置 图库)越来越苍白无力了。降价给车市带来了什么?到底是谁在为降价买单?相信这些问题,对于每一个置身“车市江湖”的人来说都不会置若罔闻。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