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动机企业瞄上EGR 高压共轨发动机开始降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08:32  中国汽车报

  记者 周庆文

  “一切关于新产品研发方面的信息,我们暂不接受采访。”日前,玉柴负责媒体联络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记者向她咨询的,是目前正处在媒体关注焦点中的国Ⅲ二代产品。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所谓的国Ⅲ二代指的就是中国重汽之外的其他企业研发的直列泵+EGR(以下简称“EGR”)发动机。这些企业之所以更喜欢称它为国Ⅲ二代,主要目的是想区别于中国重汽的EGR。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

  从最初极力反对EGR产品,到现在开始研发EGR产品,显然在国Ⅲ重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的较量中,市场占了上风。

  追捧与冷遇

  为适应国Ⅲ标准的新要求,国内重卡厂家早已未雨绸缪,相继推出适应国Ⅲ标准的新款重卡。

  目前,从国际上看,排放达到国Ⅲ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一是高压共轨技术,二是单体泵技术,三是泵喷嘴技术。目前潍柴、上柴、玉柴、朝柴、康明斯、锡柴、大柴等大部分发动机企业采用的是共轨技术、单体泵技术。

  中国重汽集团采用“非主流技术”路线,并在这轮竞争中拔得头筹。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EGR发动机,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与国Ⅱ车相比,EGR重卡的售价只增加了1万元。与配备高压共轨系统的国Ⅲ重卡相比,EGR重卡价格低1.5万元左右。

  中国重汽组织宣传部的郭化南告诉记者:“采用高压共轨技术的发动机,比EGR发动机价格高1万元左右。国内油品含硫量高,容易堵塞喷嘴口,客观上增加了维修的次数。高压共轨发动机在维修时,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而EGR发动机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产能不受限制,加上维修方便、对油品的要求较低,更符合国情。”

  明显的价格优势,使中国重汽重卡销量一路飙升,仅7月就销售EGR重卡5000多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统计显示,中国重汽今年8月生产重型汽车(含非完整车辆)5538辆,环比增长14.02%。中国重汽国Ⅲ重卡逆势增长表明,在经历了排放标准实施的短期适应之后,其电控直列泵+EGR技术凭借性价比优势在与高压共轨技术路线的争夺中已占据领先优势。较为便宜的价格也让消费者在排放升级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相比之下,配装高压共轨发动机的重卡销量惨淡。锦州金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王经理告诉记者,虽然每天询问高压共轨重卡的人很多,但真正下单的很少,该公司代理的某品牌高压共轨重卡两个月内只卖出2辆。安徽六安市重卡经销店经理黄德彪,则不断将用户要求换装EGR发动机的信息反馈给厂家。

  高压共轨发动机降价

  在这场技术路线市场竞争中,国内很多重卡企业销售数字令人尴尬,一向喜欢以公布销售数字显示业绩的某些企业最近大都选择了沉默。

  进入9月,配装高压共轨发动机的重卡企业终于按捺不住,纷纷降价与EGR重卡抢占市场。

  陕西重汽高压共轨重卡全面降价,降价幅度在1.5~1.6万元之间,该公司负责市场研究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这一不得以而为之的举措随即引起市场连锁反应,福田欧曼、上汽依维柯红岩等重量级重卡车型出现了价格松动。据了解,解放贸易总公司、东风柳汽已经宣布降价措施,东风商用车也在与康明斯商讨降价问题。对于欧曼重卡经销商的降价行为,欧曼品牌负责人先是否认有这种可能性,随后又说经销商会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一些促销措施。

  1.5~1.6万元降价幅度已经化解了EGR重卡的价格优势。据了解,陕汽、欧曼、红岩降价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配装的国内某品牌发动机实施降价促销,下游整车厂随即响应。该发动机厂宣传部负责人并不愿意向记者公开此次降价情况,只称可能是市场部门的行为。福田相关负责人透露,受成本制约,降价只是抢占市场的短期行为,预计会持续2个月左右。

  多家发动机企业瞄上EGR

  对发动机企业来说,开发EGR重卡才是长久之计。

  记者向部分发动机企业求证它们开发EGR发动机的相关信息,大部分企业都讳莫如深。玉柴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EGR重卡发动机尚处于测试阶段。他说:“企业不愿公布研发EGR发动机的信息,在于EGR技术目前还处在敏感时期,不宜对外宣传。”有消息显示,玉柴计划在产品研发出来以后,以EGR发动机主打国内市场,而高压共轨、单体泵发动机则主要用于出口。

  据接近玉柴、潍柴、上柴、锡柴的相关人士透露,这几家企业都在开发EGR发动机,开发周期大约在3~6个月左右,今年年底就可上市。按照时间推算,那时高压共轨发动机的降价促销恰好结束。

  对于EGR发动机,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负责人认为:“市场是决定技术存在的惟一因素。既然EGR发动机能够达到排放标准,为什么不让企业生产?如果都使用高压共轨系统,就等于拱手把这一市场让给别人,由别人来控制。而开发EGR重卡则可以为燃油系统生产厂家争取2~3年时间,自主研发出更稳定的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燃油系统,不至于让中国企业在排放标准的过渡中‘闪着腰’,也会避免几年后中国的相关企业遭遇灭顶之灾。此举对跨国企业降低高压共轨系统的价格也是有利的。”

  不过这些后续开发EGR的企业也面临着更高的门槛。国家相关部门要求新的国Ⅲ产品也要像国Ⅳ发动机一样做耐久试验,解决应力、磨损、可靠性等问题。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卡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