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徐工挂牌 重卡领域能否出现第二个华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08:17  中国汽车报

  记者 范文清

  9月21日,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举行了新企业的揭牌仪式。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进入重型汽车生产领域,一直是徐工的战略构想。江苏春兰集团核心业务调整,给徐工带来机遇,经与春兰商洽,最终达成协议,徐工以1.7亿元受让春兰汽车60%股权。此举标志着徐工打造“千亿元世界级企业”的发展战略迈出实质性一步。

  王民踌躇满志地宣布了徐工未来几年在重卡领域的战略目标:“明年,企业年生产重型卡车5000辆,2010年达1万辆,力争5年内,使企业年生产能力提升到5万辆;在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进入中国重卡第一集团军。”

春兰卡车

  自今年7月媒体爆出徐工将收购春兰汽车的消息以来,业内人士对徐工的这一举动疑问颇多。严重亏损的春兰汽车能否在徐工手中起死回生?在国Ⅲ排放标准执行之时进入重卡领域,徐工能拿出什么样的产品与强势品牌抗衡?一心想利用工程机械资源发展重卡产业的徐工,能否成为另一个华菱?

  徐工的打算

  徐工受让春兰汽车公司股权,既是徐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作项目,也是徐工第一次进入工程机械之外的制造领域。面对新环境,徐工显得很有信心。

  “我们既然进入这一领域,就要加大投入做好它。”王民向媒体描述了徐工未来几年在重卡领域的发展规划,“今年,我们将先行投入5亿元,加快国Ⅲ发动机的验证和切换,加快新车型的研发,在两年内形成万辆新型重卡的制造能力。在2015年之前,徐工将继续投入15亿~20亿元,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向城市建设与环卫车辆、大型矿山运输车辆、特种车、军用车等领域拓展,形成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从王民的话中不难看出,徐工发展重卡的大体思路是利用原有的工程机械资源发展卡车产业,与5年前闯入重卡领域的华菱很相似。安徽星马近年来每年产销建筑工程类专用车达七八千辆,2003年星马组建华菱重汽之后,华菱与星马互为依托,既降低了成本,又盘活了资源,两方面优势相得益彰。短短几年时间,华菱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比之下,徐工也能以工程机械生产大户徐重为依托,发展重型汽车产业,如果策略得当,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徐工认为,重型汽车与工程机械属于相近的产业。涉足重型汽车产业,可使徐工的产品链进一步延长,有利于工程作业类专用车的销售。同时,也能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徐工的隐忧

  “虽然同是从工程机械领域切入重卡市场,但徐工入门之后,发展重卡产业的举措,与华菱当年大刀阔斧投入十多亿元大干重卡的气势相比,显得力度不足。”一位熟悉卡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重卡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有足够的投入,才能有相应的产出。徐工在初期阶段仅投入5亿元发展重卡产业,这个力度够不够,要画一个很大的问号。”

  “华菱当初为大力发展重卡产业,在收购湖南重型汽车厂之后,又在马鞍山建立了可与欧洲制造商相媲美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华菱去年产销重卡超过1.5万辆,跻身重卡行业前8强。人们看到,在华菱董事长刘汉如身上,有一种背水一战的勇气。在徐工身上,现在还没有看到这种勇气。”业内人士说。

  据了解,春兰汽车目前拥有中重型卡车5个系列的产品,几乎每个产品系列中,都包含牵引、自卸、厢式等车型。在起步阶段,徐工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发展全系列产品,还是着重发展某一系列产品?徐工内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应该是在原有的春兰汽车基础上发展新车型,但究竟侧重发展什么车型,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现在,春兰汽车在产品、技术上没有任何优势,再加上实施国Ⅲ排放标准的挑战,我们对未来感到很困惑。”

  国Ⅲ的挑战

  今年7月1日,我国已全面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国Ⅱ排放标准的重型车不能再生产销售。由于南京徐工目前只有少量国Ⅲ产品,有的车型还在试验阶段,处于不利的局面。为了使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南京徐工管理层提出国Ⅲ产品“量产技术准备”、“试制及试验”、“批量生产准备”三个项目实施方案,为全面恢复生产做准备。但从目前的市场形势看,国Ⅲ产品的竞争异常激烈,各企业产销下滑幅度较大,一些主流卡车厂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刚刚迈进卡车门槛的新手而言,徐工能否站稳脚跟,一路走好,还很难说。

  光大证券研究员孙青州认为,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紧缩状态,南京徐工近期发展面临很大风险,前景并不乐观。所以,徐工花费1.7亿元收购春兰汽车是否值得,有待观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卡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