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让人将情感注入到冷冰冰的机器中去?且听一汽-大众轿车一厂新锐厂长讲述中国汽车制造的苦衷和心得
本刊记者 贾可
见到王维忠的时候,他正在车间里和一群工人围着一辆刚下线的奥迪A6(参数配置 图库)L在严肃地议论着什么。《汽车商业评论》记者以为他们是在作AUDIT评审,实际却是这辆奥迪车三角窗橡皮密封条和玻璃之间的间隙出现了超过2毫米的问题,对于高级轿车,这是不能接受的质量缺陷。
那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上午,一汽-大众轿车一厂厂长王维忠头天晚上作为奥运火炬手刚刚从汕头返回。这位秃顶厂长还没来得及将祥云火炬向他的同事们展示,就不得不马上处理眼前这件棘手的事情。
很快,质保部、分析直属科、外协质保科、焊装和总装车间等各个单位的相关人士赶到了现场,查看现场后,王维忠将大家集中到旁边的一间玻璃房子中商讨解决方案。德国人和中国人,男男女女几乎站了半个屋子。
王维忠一会儿汉语,一会儿又德语,同他的中外员工们交换意见。在分析了到底是制造过程问题还是零部件质量问题之后,他严厉地要求彻底解决三角窗侧围偏差问题,要求“最晚不能超过明天,必须把整改方案发出”。
粗狂、率直,有文化、有智慧、有魄力,这就是王维忠给《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的第一印象,难怪一汽内部不少有识之士向我推荐这位汽车制造高手。采访前,用很多方法搜索王维忠的资料,但是非常意外,互联网上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资讯。
“我是个大老粗。”在带记者去他办公室的路上,他这样自我评价道。我相信,这个大老粗显然是一个未被人关注却不同寻常的工厂厂长。
1988年,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的王维忠来到一汽集团上班。当年底,正赶上一汽要CKD组装奥迪100,他被送往德国培训。在雷卡多姆工厂,厂长对来自中国的新人们说,当时他们已经是能够1万人年生产奥迪10万辆的工厂。
对于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这是个遥不可及也难以想象的数字。王当时就想,我们中国何时能够一年生产10万辆奥迪轿车呢?
在一汽轿车二厂安装奥迪100是王制造轿车的第一个工作。这批奥迪100安装完毕后,奥迪的新车奥迪A6就准备在一汽-大众生产了。1997年10月12日,王维忠来到一汽-大众,给负责制造的副总经理TAPPE当助理,开始正式学习轿车制造。
2006年5月17日,王维忠就任一汽-大众轿车一厂厂长。2007年,整个一汽-大众产量一共为47万辆,而轿车一厂全厂7500多人,在产能只有33万辆的情况下,一年硬是生产了37.5万辆车,平均每天大概1300辆,其中,奥迪为10万辆。
“怎么能做到这一点?”王维忠说,“我以前的老板TAPPE对我影响非常大。他一辈子搞轿车制造,现在快70岁了,他有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制造轿车为生。我想,这话说得太沉重,我就改成以制造轿车为荣,灌输给我的员工。”
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进一步解释道,“很多年轻人喜欢搞销售,喜欢穿着西服到处坐飞机,我的理解是这里大多有虚荣心,我们以制造轿车为荣,就是要踏踏实实把轿车造好,不要想着到城里去风光,不要觉得我在车间干活,就怎么样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