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经三次合资合作 恒通重回市场主航道(图)(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14:17  汽车商业评论

  这件事情是客户笑着讲给邓平听的,听完后的邓平立即陷入了深思。他第一次那么深切地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然后,他自己作了一番检讨:以前企业只立足于合作和发展,未曾过多考虑品牌归属问题。随着资产的改嫁,从泰龙品牌到力帆品牌再到宇通品牌,用的都是别人的姓,现在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曾任销售公司副总的张玲对这段历史深有感触。她那时去拜见客户,不得不一遍遍地向他们解释:重庆恒通就是原来的客车总厂,也就是原来的重庆宇通。

  不但听的人累,讲起来更累。

  2006年年底,重庆恒通品牌战略处成立,张玲任处长。她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她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出租车上打广告。广告内容也很简单,就像人们平时打电话聊天一样:“喂,你知道恒通是谁吗?”“哦,恒通就是原来的重庆宇通。”

  这种传播方式是邓平提出来的,他的初衷是让所有从外地来渝的人在第一时间知道恒通是谁,恒通在哪里。事实证明,这则广告较为成功,其精髓就在于大众化,听后极易让人接受和记住。据说业内人士关注重庆恒通亦从这一刻开始。

  第二年3月,重庆恒通在重庆君豪大酒店发布新的品牌战略。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恒通LOGO。在新闻发布会上,谈笑风生的邓平宣布当年重点是塑造“专业创享价值”的品牌形象,他同时对“恒通”作了清晰的解释:公司携手客户共同创造客车事业的恒盛久远,通达四海。

  这是由恒通第一个拼音字母“H”和“T”构成的品牌标志主标,方向盘造型暗示恒通立足于汽车业,外围的圆环和中间的圆像人的眼睛,表明对客户的持久关注。标志内部“H”和“T”叠如牛头,象征恒通客车老黄牛般吃苦耐劳的企业精神,也寓意恒通客车的未来蓬勃生机、斗志昂扬,牛气十足。整个LOGO色调采用蓝天白云,强调恒通倡导环保客车的发展理念。

  那次发布会上,张玲对《汽车商业评论》说:“重庆恒通2007年的品牌定位就是要不断告知受众恒通是谁?恒通做什么?”

  浮出水面的重庆恒通决定再上层楼。只要是确定参与的活动,重庆恒通一定要突出品牌宣传。在当年4月的北京客车展上,重庆恒通将川剧独有的“变脸”以及小提琴演奏搬上了展台,给单调乏味的客车行业注入了清新之风。

  2007年8月12日,一场历时7个月的“恒通杯”中国城市巴士设计公开赛在北京启动。这场大赛的背景是,“中国制造”的客车走出国门后不断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欧洲客车劲旅的桥头堡,这让海外客车厂家心怀惶惑。但他们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客车依靠的就是模仿和拷贝。

  邓平多次反思过这个问题。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欧洲车有欧洲风格,美国车有美国风格,日本车有日本风格,韩国车有韩国风格,而中国车的风格是什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设计大赛激发更多的原创性?就这样,原来内部借力的比赛最后变成公开赛,所有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均可参与。

  这次半商业化半公益化的活动让重庆恒通赢得了更多掌声,并在媒体界形成良好口碑。

  中国的客车市场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三龙一通”格局,如果不出现其他不可控因素,其他客车企业要想突破这个阵营绝非易事。在邓平看来,一个二线客车企业要保证发展,关键在于差异化。“如果大家都去独木桥,有几个能挤赢‘三龙一通’?”他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庆恒通专注于燃气公交环保客车,这将是重庆恒通未来要走的一条艰辛的道路。邓平的信心在于,一方面他选择的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公交车,另一方面是重庆恒通在天然气客车上的历史沉淀,“其他厂家未必能迅速赶上”。

  坐在重庆恒通崭新的办公楼里,回首多年的发展历程,邓平总结出的一句话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立在龙溪镇的那块大理石牌将很快被移过来,这块牌子的另一面将被刻上“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敢创辉煌”16个大字。

  但这位58岁的老总对重庆恒通的现状并不满意。“企业做到现在还在这个份上,我很不满意,应该做得更好。”采访最后,他说:“我觉得我比较勤奋,但运气不好,我的想法都比较超前,只不过天时地利人和都不怎么配合。”

  (感谢刘海玉、邓琳对本文的图片支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吴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