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晖:九原因决定汽车行业不乐观可能出现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15:29  新浪汽车

  主持人:我们知道亚运村车市一直被称之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晴雨表。我相信苏晖苏总对这个话题也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图为亚运村车市总经理

图为亚运村车市总经理 苏晖



  苏晖:对于张张毅老师有些观点我也不完全赞成。因为我昨天搞了一点分析,从13、14个方面可以看出今年拐点,但有一个前提。我一直在路上想,拐点是指汽车宏观的拐点,因为它有两个更具体的拐点,一个是产销量的拐点,特别是销量,今年是继续增长还是下降。另外一个是价格的拐点,现在判断这么多压力,它是上涨还是继续下降?这是一个拐点。我更同意后边价格的拐点,继续下降,而不会通过这么多因素让它价格上升,少数品牌、少数车型有可能。

  刚才张总讲了很多工作上出现的状况,我也完全同意,但还有一些状况得引起重视。

  我一直在考虑,包括张总讲宏观向好,增长两位数,我不太同意。我一直在思考,但是找不到答案。一,温家宝总理讲的,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从哪儿理解?肯定是从经济上理解,各个方面压力,石油、能源、原材料、汇率、股市,是从这个角度讲的。总体说这句话一定是分析了全国宏观的经济形势,表的这么一个态。比如汽车车市,我观察了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每年一季度都比较弱,惟独2008年一季度车市比较火爆,全国产销增长24%,北京增长了18.8%,增长率高于前几年,前几年都是13到15之间,今年一下子到了18%,它有特殊性。再就是我不可理解的,国家宏观调控又有这么大的雪灾,影响了半年,又有国际的石油涨价,汽车没涨价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为了稳定经济。物价在涨,货币从紧政策在实施,还能实现这么高的增长率,因此张毅主任的判断,有问题。这么大的体制下、状况下,仍然有10%的增长率,不仅是奇迹,也没法理解。

  张毅:一个是对雪灾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再一个灾后重建,还拉动投资、拉动消费。

  苏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是搞汽车营销的。北京市场豪华车的销售比任何一个市场都好,同意张毅的观点,可能豪华车不受影响,这一点涨价可能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或者是低收入的层次影响,但是这个层次买车占大多数,真正买得起豪华车的没多少。但是今年为什么豪华车快速增长?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因为我们市场有很多商户在山西、陕西、内蒙开了店,他们回来反馈信息,特别是像山西、陕西这些地方,因为南方雪灾能源紧、煤紧张、电力紧张,挖了煤还得做电,全都至少得有一半的煤窑开了,豪华车又开始消费。从这一点上,宏观经济我觉得国家会进一步调整,即便是在这么一个状况下,仍然高速发展,我觉得宏观经济,我个人认为没调控住。

图为亚运村车市总经理
图为亚运村车市总经理 苏晖



  主持人:还会继续从紧。

  苏晖:还会继续从紧,这么一个状况仍然是高速发展。当然我也愿意大好,但毕竟宏观调控没控制住,就跟豪华车还卖得那么好是一个道理。进口车都想用VIN这种条码限制,没限制住,反而二月份进口车、高档豪华车比一月份增长了82%。很多情况下,一方面想宏观调控,一方面想稳定,一方面可能各种因素在刺激它在变化。

  第二,股市回调影响。谁都不能不承认中国现在的股市动荡比较大,上海汽车股份2007年10月15号是创出32.9元的历史水平,遗憾的是2008年4月2号,跌至12.37元,跌幅达62%。意味着他的资金来源,从股市上集资这种渠道已经受到影响了,无非就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货币又从紧,能不能贷给它?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经济一点没影响不可能。因此,全国性的汽车大集团集体上市一下子开始降温了,不能不考虑股市的问题。当然房市可能对车市没多大影响。

  各家都调高了08年产销计划,这是人所共知的,这是好事,但是质量不行。现在消费者投诉非常快速上涨,对发动机,对主要的部件,主要的性能,还不仅仅是对装饰这些性能,投诉非常高,还不仅仅局限于售后服务,本身新车、投放时的车投诉非常高,到一定程度会成为问题。

  第三,今年一季度北京市销售了11.8万辆新车,增长了18%,二手车销售了9.4万,都是历史性记录。一季度不能说明全年,尤其是北京这种大城市,一季度销售非常好,但是不能说明全年。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每季度末数都好看,三、六、九、十二月份,这四个月的数字一定很好看,因为那个数不是最终卖给消费者的数,是厂家销售出去,认为给经销商就算是卖了,这个数用什么可以证明?全国各地4S店的市场,北京大部分4S店都押满了车。你说这数好看吗?数好看,实际并不是如此。四月份、五月份商家一定要消耗库存,不能再次统计为销售量,那不合适。再就是4S店的压力太大了,由于货币从紧政策,4S店的资金链有的已经断了。据我所知一批4S店,包括北京一些重点的4S店,前三名的大品牌,都在考虑退出或者转轨,不干这个了,干房地产去了。4S店的亏损在加快,不是在稳定,也不是在下降。所以,光看数不行,中国不能完全看数,而要看它的内在。

  第四,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影响汽车行业、汽车价格,谁都不会相信。现在厂家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认为是肚子疼,肚子疼没办法,原材料价格涨吧卖不出去,现在奇瑞第一个冒头它涨,看现在的销量?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买降不买涨,原来是买涨不买落,因为涨了,赶紧抢,现在消费者明白了,你不讲我不买,现在北京的消费者4月份的消费量就下来了。如果厂家认为现在是涨的时机,他早长了,绝对不会按着不涨。正因为他涨了以后,车型品牌太多,竞争太大了,不敢涨。但是这个压力一定得释放出来。

  第五,能源新高。能源不断地在增加价格,不意味着中国的成品油不涨价。我们最近和清华搞了一个调研,从4月8好到10号,什么结果呢?当消费者认为成品油涨到6块的时候,有35%的消费者不开车。那涨到10元怎么办?一半就不开车了。调查统计涨到6块,现在差一块,很快就到了,35%的人就考虑或者减少出行,或者乘公交。香港的一升油大概是12—14块。这是指大多数低收入家庭一定考虑这个因素,开奔驰、宝马的涨到10块也开。

  第六,人力成本增加太快了,现在新的《劳动法》是国法,商户已经出现了人才短缺的严重情况,谁给钱多就往哪儿流动,因为每个4S店都有维修的人才,人才短缺情况很严重,必须增加员工成本,增加员工收入,要留住他们,这些成本都会对营销产生很大的作用,包括汽车企业的人才流动更大。或者高福利,或者高收入来留住他。这个压力比较大。

  第七,比如燃油税什么时候出台,其潜在影响不能忽视。燃油税出台绝对不会是1+1=2就出台了,那没有什么意义,一定把油费、路费各种税费综合考虑,要不然出台燃油税有什么意义?该买油票买油票,该交养路费还交养路费,两口归一口,没有那么简单。

  第八,由于奥运的因素影响,全国都在快速发展公交、轻轨和地铁,已经对大城市消费者的出行方式,观念上很大调整过来。五号线一开通,亚市就火了,确实看的人多了,买的人少了。沿五号线的消费者全都不开车了,一到城里,到东单一倒,哪儿都可以去,会很快转变这种交通状态。上海如此,成都也是如此,加快修地铁,地铁的快速发展、公交的快速发展,会使消费者大大地分流市场,就意味着厂家竞争非常激烈,要不然就降价,要不然就怎么办。我赞成快速发展公交,谁都不希望这么拥堵。

  第九,全国性的环保力度在加大。北京现在实行国IV,全国都在实行国III,很快就会实行国IV,使厂家加大研发、生产成本,这些压力怎么释放出来?目前没渠道。汽车工业对中国做贡献最大,因为竞争这么充分,都挺乐,厂家也乐,商家也乐,消费者也乐,不像房子,几十万块钱买不起。

  这些对汽车行业并不乐观,更可能形成汽车销售的拐点。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