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奔驰在中国 潜力怎么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8:08  中国汽车报

图:本土生产将是奔驰在中国市场重回强势地位的一个突破口

  奔驰、奥迪宝马,一个纵横世界的“德国汽车军团”,三个竞争中的强劲对手。

  奔驰“老大”地位开始动摇

  去年,奔驰全球销量被宝马以微弱优势胜出。

  去年,奔驰轿车的全球销量为114万辆。在这一年度,奥迪向全球用户交付的车辆突破了90万辆,宝马品牌的这一数字则是118.5万辆。

  进入今年,奔驰的状态仍较为低迷。今年前7个月,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的销量下滑了1.1%。有人说,奔驰“老了”。

  在其全球销量增长放缓的同时,两个对手的业绩却捷报频传。

  今年1月,奥迪公司共在全球销售了75150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8.0%,创下奥迪历史上1月份销量的最佳记录。今年前三季度,宝马集团在全球的销售近110万辆。

  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奥迪汽车公司总裁鲁珀特·施塔德勒曾立下目标:奥迪汽车销量将在2015年超过宝马和奔驰。按照他的计划,到明年底,奥迪汽车全球销量有望突破100万辆,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有可能增长到150万辆。

  奥迪连续11年保持增长势头,这一事实似乎为鲁珀特·施塔德勒的计划奠定了基础,奥迪取代奔驰或宝马,成为未来的“霸主”,也许将成为事实。

  奔驰品牌不再强势?

  无论在国际其他区域市场的表现如何,奔驰、奥迪、宝马这“三巨头”在中国市场集体上演了“东方红”。中国市场已经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战略区域。三个品牌中,没有一个对中国市场的潜力表示怀疑。

  奔驰(中国)有关人员曾向记者透露,中国市场对于奔驰来说是很重要的,奔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是第一,也是第二。

  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使他们集体收获颇丰,这个“德国军团”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却各有差异。与全球局势有所不同,在全球稍显劣势的奥迪,在中国却占绝对的优势,去年以突破8万辆的业绩明显领先于其两个对手。

  销量是一个品牌是否被消费者认可的一个表现途径。在中国市场,奥迪和宝马的品牌影响力渐渐胜过了奔驰。近几年,奔驰确实显得有点“低调”,以至于现如今,路上跑的奔驰轿车与奥迪、宝马数量相去甚远。当然,奔驰方面常以较高的利润率自居。还是有人认为,奔驰的品牌不再强势。

  不知道这些事实和说法是否令奔驰不安。

  寻找突破口

  奔驰能否诚恳伸出高贵的手

  奥迪是“三巨头”中最先在中国进行合资合作实现本土生产的。也许把它在中国的成功都归结于此有些牵强,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奥迪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的原因之一。

  奥迪A6L、A4已经在我国实现本土生产,宝马的3系和5系部分车型也紧随其后,而奔驰目前只有部分E级车车型实现了本土生产,在这方面显得又落后了。在我国本土生产后的奔驰E级轿车,销售状况也远不如其他两家的本土生产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奥迪、奔驰、宝马在另外一个举措上保持了出奇一致。奥迪A8、奔驰S级、宝马7系,这些顶级系列的车型多年来一直保持原装进口的状态。对此,他们的解释是要保持顶级车型的“原汁原味”,维护高档豪华的品牌顶级车型形象,或者这些车型对零部件的要求很高,在除原产国以外的地区进行生产很难实现。从而难以满足国家“合资企业的国产汽车,其进口零部件不能超过60%”的规定。“豪华品牌顶级车型不进行本土化生产的更直接原因,还是两方面:企业利润和核心技术保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关人士这样告诉记者。不过,这些顶级车型却在销售业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奔驰为例,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中,奔驰S级车型占有绝对优势,其销售业绩的贡献率不容忽视。

  焦点回到奔驰,如何摆脱目前奔驰在中国品牌影响力相对颓势状态,进一步挖掘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奔驰似乎应该努力寻找突破口。大胆地想像,如果奔驰高端车型S级轿车实现在我国本土生产,首开“德国军团”顶级轿车车型本土生产的先河,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当然,这仅仅是设想。关键的是,我们希望看到昔日的“老大”———奔驰,能够诚恳低下高昂的头、真诚伸出高贵的手,与中国厂商合作。或许,这是奔驰在中国市场重回强势地位的一个突破口。

  记者 王 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