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企业避免早衰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08:41  中国汽车报

  (作者:邵奇惠)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掀开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汽车行业的神圣使命,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保持汽车产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地发展,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中国汽车产业正迅猛发展,我们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个方面来研究和改进行业的深层发展问题。中国汽车人不乏奋斗的勇气与热情,却比较欠缺冷静、深刻的思考;对胜利有强烈的企盼与信心,却几乎没有直面失败的忧虑与准备;中国汽车产业总体上是春光明媚、前程似锦,但一些企业已出现早衰的征兆。这些问题并非无足轻重,也不是危言耸听,它们决定企业的兴衰,并直接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陈代谢、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进化的规律,也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规律。纵观世界上的企业,能够长寿的公司并不多,数不尽的企业难逃早衰乃至消亡的命运。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以上。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到12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对1994年到1997年间全球成长最快的2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只有16%的公司能保持快速发展10年以上。对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到1990年已有近1/2消失,今天只剩下1/3。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如今也只有一半左右了。

  中国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5.7年,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为7到8年。据统计,1988年已达到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至今只有9.2%存活。我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

  尽管市场竞争如此严酷,如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和企业家中总能产生一些常青树。面对市场风浪,他们勇于拼搏,与时俱进,不断否定自我,兴利除弊、重塑自身,甚至进行全方位改革,因而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经百年而不衰。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由于市场需求的闸门被果断开启,改革开放的政策既引导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的洪流滚滚而入,又解开了企业发展模式的各种羁绊,加之各级政府倾力相助,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几乎所有汽车企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现在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市场充满太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尤其是一些企业当初轻而易举的成功,也许正从理念上麻痹我们,在战略上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一些企业领导无法准确判断梦想、实力和客观需要之间的差距,难以做出明智但却是痛苦的抉择,以至企业逐渐出现早衰的先兆,这些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下面,我将对汽车企业早衰的原因作一些分析。

  一、浮躁之风仍然是汽车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敌,并必将导致企业早衰

  我国汽车行业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确实让中国汽车人扬眉吐气。但这种快速毕竟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实现的。这种特殊性还能维持多久?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有我们的功劳,但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究竟各占多少?天时、地利与人和各有几许?有些企业成功的偶然因素太大,企业领导人甚至来不及冷静分析成功的原因和潜在的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大谈成功经验,心安理得地接受媒体的吹捧,豪言壮语脱口而出。搞一个新产品,就敢吹嘘具有划时代意义。获得了第一份国外订单,甚至仅仅是几辆样车的订单,就声称已出口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我们汽车行业中朴素的语言太少,许多场合充斥着吹嘘的广告语,令人担忧。

  香港有个企业叫德昌电机集团,在微电机和集成电机系统领域居全球领导地位,年产量超过10亿台,是恒生指数中惟一的工业成份股。公司的信条是“不敢为天下先”。它的CEO汪穗中先生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抱着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争当第一,但我们永远不说自己是第一,否则便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深切地告诫我们,尽管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既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已是汽车大国,但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看,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世界汽车产业总体看,尽管我们的汽车行业充满活力,却仍缺乏足够的实力。这就是汽车行业最大的实际,我们的一切思考和行为都不能忽略这个基本现实。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继续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迈向国际市场。国际化十分重要也很艰巨,需要科学而理性地、有规划有准备地协调展开。目前一些企业不潜心研究国际汽车市场的运行规则,不分析各地区的法规、标准和知识产权要求,不注意把握时机,以“冲出去再说”的思维进行国际贸易,这是极不妥当的。

  最近两年企业界有一些发人深思的事件,其中之一就是华润集团先后对华源集团和三九集团进行重组。回顾华润、华源和三九的历史,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老牌国企,都走多元化道路,都曾红极一时。但对“度”的分寸把握不同,使华润如今成了另两家企业的“救命人”。华源和三九都曾经“以大为荣”,靠贸易起家的华源曾经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做不成中国最大,我们就失败了”。在10年的高速扩张后,正立志追赶世界500强时,华源“突然”发现自己战线过长、投资失控、债务包袱巨大、收购企业造血困难,集团现金流长期入不敷出并最终枯竭。三九集团以500万元起家,10多年间通过数百次的并购,发展成为号称拥有200亿资产、3家上市公司和400家子公司的医药帝国。但正当三九志得意满时,发现自己已深陷个人控制、裙带关系、债台高筑、经营失控、资不抵债的衰败境地。华润的扩张道路走得稳稳当当,始终把为股东创造价值放在重要位置,既避免了三九的人治,又在扩张上有所节制,最终取得成功。

  汽车企业的浮躁之风虽然与企业领导人有关,但从全行业看,浮躁之风是在某些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鼓噪和怂恿下形成的。许多汽车企业未能真正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行政色彩,某些重大决策几乎主要受控于政府主管。追逐GDP政绩使某些官员并不在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地方保护严重,淘汰机制没能形成。盲目追求高指标的某些行为,不但未因与科学发展观相悖受到批评与制止,反而被吹捧为敢想敢干。有些政府部门不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有时滥用职权发布一些不科学和不实际的规定和指导性意见。企业经常不得不面对一些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的“标准”,不仅使企业处境尴尬,而且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是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强调“健康状态”下的增长。浮躁之风的实质是不遵循科学发展观。浮躁是人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缺陷所致:在认识论方面,漠视事物进步的客观规律,用主观目标取代客观可能;在方法论方面,不遵循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用行政手段强行办理,喜好大轰大嗡,不愿意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浮躁会贻误经过努力可能出现的转机。当一时取得若干成就时,浮躁则危害更大,可能使我们前功尽弃,走向反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