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调整年,2005中国汽车产业终于得以软着陆,依然取得了近两位数的增长.自主品牌在改写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版图的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诞生不超过十年的自主品牌,如果要在世界汽车之林立足,它们必须要自强.
自主品牌再上台阶
2006年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异军突起的一年,市场份额达26%.其中夏利超过了20万辆,蝉联单一品牌的销售冠军,奇瑞达到了18万辆,QQ和风云旗云也跻身单一品牌销售前十,华普的增长率达到了170%.长城继续成为出口大户,订单数已经达到了2.3万辆,实际完成出口达1.8万辆.
2005年,自主品牌更通过参与国际五大车展,吸引了汽车列强们的目光.
成绩背后有隐忧
虽然今年自主品牌(轿车)在今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高速增长却不能掩盖低水平的现状.
首先是自主品牌的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1.6以下的经济型车和微车领域,高端产品虽然价格比合资产品要低了数个档次,在销量上却并未达到相应的份额.
另外,曾经是自主品牌主要阵地的SUV市场和MPV市场,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却在逐渐退缩.经济型SUV从去年受到重创之后,今年仍未恢复.而在MPV市场上,江淮瑞风已经数月退居次席,被价格远高于自己的广本奥德赛超越.
在出口上,虽然今年的出口量比去年又增长了100%以上,但是平均车价却下降至不足5000美元,说明虽然量上去了,但是出口利润并没有得到保障.中国商品“穷国贴补富国”的现状,似乎又在汽车上得到重演.
而更重要的是,国外对于廉价中国汽车将冲击世界的预言,将会成为中国汽车迈向国际的又一个障碍.
自强之路有三条
在一项调查中,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技术含量、品牌价值和服务方面要优于自主品牌.
技术含量是一直是自主品牌汽车的最大的软肋,由于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都是小厂,没有雄厚的技术背景,给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技术落后的印象.
除了技术含量,品牌形象也是自主品牌的弱项.品牌是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售后服务等要素所支撑起来的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供应链、销售渠道上面与合资品牌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自主品牌应该建立起具有控制力、独特性、不易被复制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加强对于营销渠道的控制,这样才是打造强势品牌、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郑海阳)
国内自主品牌巡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