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保护时代的中国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1:08  《中国质量万里行》

  调查背景

  2006年来了,入世时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承诺的期限到了。中国的汽车产业面对的是,2006年1月1日,进口轿车的关税要降至28%;从2006年7月1日起,汽车的进口关税要降至25%,零部件的关税要降至10%;2006年12月11日后,在汽车和成品油服务贸易领域,如汽车和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等领域,取消外方通过合资控股经营的连锁店数量超过30家的限制;允许国外非金融机构进入,从事汽车贷款业务;逐步放宽省级政府轿车项目审批权;取消发动机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不能超过50%的限制。至此,中国汽车作为弱质产业保护的最后一道护身符将取消。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后保护时代。

  2006年,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及关联行业而言,不仅意味着从此步入了中国汽车内外接轨的元年,更意味着从政府部门到与汽车产业及关联行业有关的企业,再到消费者,必须真正处理好如何与国际接轨这一重大问题。2006年,消费者可否从国内外汽车企业的博弈中获益?中国政府部门又将对该博弈实施何种行政手段?消费者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又如何呢?在中国汽车产业迈入后保护时代的门槛之际,本刊与《中国质量万里行》安兆联盟秘书处联合开展的这次新闻调查活动将为您揭开谜团。

  调查结果

  中高档车:与同类轿车相比较高价简配现象突出。85.7%调查车型存在高价简配现象;销售商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实情的占20%,不一定会告知的占30%,不会告知的占50%;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只有15%受访者对车市内幕比较了解,30%受访者只是略知皮毛罢了。55%受访者则对此一无所知。

  小排量车:面临质量、环保、限小政策三面围城。29.4%受访者对小排量车质量心存疑虑;15.0%受访者的购车意愿受限小政策的影响。小排量汽车的安全和环保性能的提高,对于国产车打开市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配市场:区域性、集团性制售假售假活动猖獗。50%受访者认为汽车配件鱼龙混杂;近年来浙江杭州市立案的19起案件中,除了1起是冒用认证标志,其余都是假冒名牌产品。

  售后服务:修车难,举证难,鉴定难,索赔更难。有34%受访者认为修车难,修车贵;18%受访者认为出现问题车无法退换;48%受访者反映,保修或维修缺少文字纪录;35%受访者觉得投诉索赔维权难。

  召回规定:缺乏消费者的投诉强制召回难以破冰。50%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向召回管理部门提供信息。与之相对应的是,召回规定实施一年多,没有一个厂家的一种车型被强制召回。截止2005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信息系统收到车主投诉仅有1441起,与全年维修量达到1.29亿辆次相比显,然不成比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