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规模与风险的新语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09:58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汽正在与韩国双龙汽车建构针对中国市场的世界性计划,产能规模将达到40万辆,其中SUV为35万辆,商用车为5万辆,并大举在海内外招兵买马,以便尽快在上海建立新工厂,这个新基地被誉为是上汽集团的第三汽车帝国(上汽已经与通用大众建立了巨大的生产工厂)。

  在中国,工程上马之初便以规模或者投资额吸引视听,并非新闻。但对上汽集团而言,这有着别样的意味。如果说,中国汽车自1980~2004年的投资,可以称为外资引进阶段的话,上汽与双龙在中国的投资,是中国汽车发展中的一种新语态。

  与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的目的不同,上汽将双龙引进中国,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自主品牌或者为这一目标增加积累,而况中国汽车正为不能在合资公司公司中,与外资拥有对等的话语权,开始反思合资道路的时候,上汽此举包涵了多种语境。但对其中意义的追问,不能掩盖投资与风险的关键问题。

  以三大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大多与来自欧美日韩的汽车公司建立两家合资工厂,且主要以引进外资的产品为主。每一个合作单元根据外资的计划进行产品的规划,三大集团在其中完全没有驾驭大局的能力,一个集团引进的两家合作伙伴之间,首先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中方自身的产品计划不能在其中得以体现,三大集团越来越蜕变成完全的中国汽车资产投资集团。

  今年1月底,上汽集团正式成为韩国双龙的第一大股东,为改变中国汽车现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由于双龙的SUV是其市场的主打的产品,所以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生产成为必然,但35万辆的产能规模值得商榷。

  去年,中国各类SUV的市场销量为17.2万辆,与2003年相比增长率为1.7%。在生长厂家众多、产能不断扩大的情势下,演变出SRV、CUV等不同的版本,将竞争升级。我们预测,这一领域的消费趋势不会有大规模改善,基本维持在20万辆左右的消费水平,且以中档(价格在15万元左右)产品为主。

  现在,上汽与双龙的产品规划为35万辆,远远超过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体需求。在产品上,双龙以中高档SUV立足市场,没有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低端产品。而在中国本土市场,长城、中兴、江铃、郑州日产等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他们都将是上汽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有预测显示,SUV市场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这是个鸡与蛋的话题。不过,根据麻省理工《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的分析,“世界上严重短缺的是具有竞争力的精益生产方式的生产能力,而大量过剩的是无竞争力的大量生产方式的生产能力。危机在于前者正在威胁着后者”。这或许可以作为上汽集团与双龙,建立如此大规模的工厂在生产方式上发展的方向,从生产本身提升在SUV市场的竞争能力。

  要想拥有强劲技术支撑的精益生长方式,上汽集团必须从头做起。在建立这个第三帝国之初,能够借鉴丰田的生产体系,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所收获。丰田在进入中国后,便计划导入其生产方式,到现在还没有取得较大的成绩。这显然不适用于上汽。

  作为借鉴,本田在中国的策略是一个样板。2003年,本田与东风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东风本田(武汉)汽车有限公司,首先用C-RV介入市场,这是本田在全球销量超过170万辆的产品。其在中国的表现同样出色,成为市场公认的年度车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供不应求现象。

  按照其产能规划,他们将逐步达到12万辆的年产量,C-RV的批量应该继续扩大。但东风本田对该市场作出了明确的判断。C-RV的产能将控制在5万辆左右,其他用于轿车等不同产品的生产,本田思域已经在做好了进入中国的时间表。

  在上汽35万辆规模的规划中,轿车占的比重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在双龙的产品中,其主要的轿车产品为主席,一款源自于奔驰技术的中高档产品,在市场的销量有限。2月份,上汽与双龙计划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一款2.0升的轿车,这通用需要时间等待。

  要满足35万辆的产能,上汽集团必须拥有诸多的产品。而仅凭借双龙,似乎很难达到这样的规模,除非能有其他的意图。(付辉)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