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或者整合昔日“微面之王”———昌河对长安和哈飞来说,充满了诱惑力。
江西景德镇东郊,一栋15层的大楼在这座小城格外瞩目。这里是昌河集团的办公大楼,从11层到13层,是昌河汽车的办公区。不久后这里将人去楼空,昌河汽车管理人员将全部搬迁到距此不远的昌河汽车工业园。
由此,昌河汽车和昌河飞机将一分为二。有内部知情人士分析,中航二集团(旗下原有哈飞、东安和昌河三家汽车及动力企业)此举也许正是为中航内部汽车工业——昌河汽车、哈飞汽车(现为“中航汽车”)和东安的进一步整合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在中航二集团的主导下,哈飞和昌河进一步亲密接触的同时,另外两只不易被察觉的手握在一起并伸向了昌河。
这两只手就是铃木和长安汽车。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铃木公司正在推动长安集团对昌河汽车的重组。
刘洪德升帐昌河
业绩不佳,老总出局,成为汽车业界洗牌和重组的一个定律。但是,昌河原董事长徐恒武的出局显然不仅是因为业绩。
2月卸任后的徐恒武将出任中航供销总公司的副总经理,该公司由中航二集团和中航一集团共同出资50%组成,是一个做飞机相关国际贸易的公司。原任昌河汽车副董事长胡海银将奔赴哈尔滨,出任哈航公司总经理,成为哈飞和昌河整合的一个伏笔。
江河日下的昌河必然面临着被收购的命运,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数字表明,昌河汽车2004年产量为26756辆,同比下降33.2%,销量27369辆,同比下降28.9%,是去年乘用车产销量下滑最快的企业之一。目前长安、五菱、哈飞、一汽、昌河微车五巨头产销量排名中,昌河已经成为最后一名。
接任徐恒武的刘洪德历任东安公司副总经理,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哈航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哈飞汽车总经理,现任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刘洪德带有浓厚的哈飞背景。
3月3日,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二届15次董事会会议上,蔡速平被提名为公司第三届董事候选人。蔡速平在2月26日接替了胡海银的职位,成为昌河汽车副董事长、总经理。今年仅41岁的蔡速平一直扎根昌河,是少壮派代表人物。蔡出现在哈尔滨东安汽车董事候选名单上,无疑是中航二集团进一步整合旗下三家汽车企业的开始。
哈飞汽车不能承受之重
中航二集团整合旗下汽车资源之心路人皆知。2004年11月23日,中航二集团成立了汽车事业部,正式负责昌河和哈飞汽车的整合工作。但事实上,哈飞整合昌河迟迟没有动手,一个重要原因是哈飞心有余而力不足。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哈飞产量为28700辆,同比下降11.4%,销量为29950辆,同比下降9.4%。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由于经销商层面的管理不力,哈飞很多帐款都不能及时回收,导致2004年亏损2个亿。今年年初,东安动力用配股募集资金的方式收购哈飞汽车100%的股权,哈飞汽车将另取名为“中航汽车”,以便用东安的利润填补哈飞的亏损。
2003年10月在香港上市的中航科工对此显然是大力支持,提供给东安动力10亿元用于收购哈飞汽车。于是,东安动力收购哈飞汽车被业内很多人士认为是中航科工整合汽车资源的正式行动的关键一步。有猜测说,下一步将是东安动力和昌河汽车两个A股上市公司的整合。
被东安收购以后的哈飞汽车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基本上还处在自我救赎的阶段。据称,哈飞汽车2005年的产销计划为23万辆,但微客和其他商用车产品占据了相当比例,利润丰厚的轿车仍未见成效。收购、整合机构庞大,人员复杂的昌河汽车显然还缺乏实力。毕竟昌河拥有景德镇、合肥、九江三个汽车生产基地,也拥有年产50万辆整车、年产50万台汽车发动机的能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