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前两年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我国也迈入了汽车社会,为引导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协调发展,解决汽车与能源、汽车与环境、汽车与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突出的矛盾,国家相继出台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政策法规,并发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 法》、《汽车贸易政策》等有关制度的征求意见稿。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都是多年来绝无仅有的。但是与中国汽车高速增长势头相比,我们的准备工作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下面就如何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提几点建议。
一、改善用车环境,促进车市稳健快速增长随着近年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许多大城市的私家车保有量更是急剧上升,于是,原本就一直存在于各大城市的“停车难”和“堵车”现象开始变得让人无法总受。成为“有车族”挥之不去的烦恼,并阻碍着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
显然,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已经给城市交通(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尽管各地政府也在花大力气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始终难以满足汽车增长的需要。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平均在10%~15%,而城市道路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3%,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和交通的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进度。以北京为例,近三年来乎均每年新增汽车总量超过25万辆,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市区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家庭轿车。虽然说起来大家都很清楚,要不断改善城市功能结构规划,提高驾驶和行人的交通意识,但对任何一个拥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真正想解决交通拥堵谈何容易?!
归根到底一句话,相对于近几年采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我国大多救城市的整体布局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这直接导致了以“降车难”和“堵车”为表象的新的城市发展不和谐音。这个问埂如果不能得到相应解决,必然会导致汽车市场的发展缺乏后劲。希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改良城市功能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驾驶者和行人的交通守法意识,以满足各大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国老百姓“买车容易用车难”的问题。
二、系统筹划和管理,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40%左为的高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引导汽车产业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于解决汽车与能源、汽车与环境、汽车与城市土地资源已益突出等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4年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缺陷汽年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让国内汽车消费者享受到了应有的权利。规定颁布后,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一汽轿车马自达6、长安奥拓、上海通用别克君威2.0轿车先后实施了召回。虽然召回时的原因都是些有可能导致故障的潜在问题,而且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行车安全事故,但企业认真践行承诺的举动,还是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
此外,《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虽然还停留在“征求意见”阶段,但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企业还是率先开展了认证二手车业务。规范的操作流程、科学的评估体系,给二手车车主置换新车提供了便利。
但是,高速增长同样带来了不容回避的问题:汽车产业投资过热;技术空心化,缺乏自主品牌;汽车消费环境不健全……尤其是我国汽车消费环境,并没有因为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而有相对应的改观。
抛开名目繁多的收费、限制不说,在国外非常方便的汽车消费信贷、车辆保险、二手车置换等服务,以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汽车召回制度,离我们似乎总是那么遥远。另外,汽车信贷、保险等领域的变化,也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虽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积极发展汽车服务贸易,推动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要求,但是在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环境下出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却强化了对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提高了车贷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的释放。人保新版车险“500元免赔金额”以及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也由于增加了购车者的成本和风险,引起了由费者的质疑和争议。看来,如何协调改善汽车消费环境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消费者权益与保护企业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老百姓购车欲望,刺激汽车消费,最大限度减少购车风险。
三、加强自主开发,培育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业,我们理解至少应该包含这样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承裁若中国消费者的汽车生活梦想,这就要求汽车企业要努力为消费者生产质优价廉的汽生产品;其次是承载着中国汽车人的强国梦想,这要求汽车行业的政府管理韶门和企业管理人员能把发展以自主品牌为核心的汽车产业放在重要位置。
然而,一个让人难以面对的现实则是,中国汽车业目前的主体却不是中国,而是以“6+3”跨国汽车集团为主体的外国巨头。入世三至,中国汽车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市场迅速扩容,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私人用车替代公务用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二是“6+3”跨国汽车公司通过重组国内的优势本土企业,迅速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这就是中国汽车业的现状,不仅仅是合资产品构成车市的主体,而且外国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购车的首选。根据KPMG(注:KPMG咨询公司是一家在全世界15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办事机构的跨国公司。可提供法律、财务、公司运做、市场调查和运输服务等各种咨询。涉及金融、保险、电力、通讯、消费品市场以及汽车、化工、医药等各个领域)的预言,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将从现在占整个市场45%上升到2006年的75%,中国将真正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加工中心。像目前中国汽车业形成完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格局,“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像没有灵魂的人。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最终走不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命运。经济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品牌至少要拥有三个要素: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傲视同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因此说,要想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建强势的民族汽车品牌,政府可在WT0框架下,为自主研发和培育自主品牌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1、制定汽车产业政策时。在投资环节,包括在税收政策、研发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一些大的汽车项目的开发,可以考虑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完成。
2、对具备进入乘用车(轿车)领域发展实力又愿意积极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国家在设置合理的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适当放宽汽车产品的准入政策。
3、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我们的自主品牌,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机构适当地营造一定的消费氛围,并在使用环节上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鼓励消费者购买民族品牌汽车产品。
4、只有采取相关的政策,可积极鼓励企业在现有合资品牌的基础上,掌握技术开发能力,通过自主或与外方合作方式搞自主开发和开创自主品牌,使得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可特续发展。
四、明确机构职能,避免重复管理
目前,汽车企业投放一个新车型,要分别通过国家发改委的产品公告论证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的“3C”认证中这两个方面的认证,存在很大范围的共性,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了麻烦,且增加了投入成本,建议国家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范围,避免重复管理。
五、加强汽车零部件的建设,以防核心技术空心化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基本停留在开发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的水平;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虽有—,定的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家上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汽车发动机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20年左右。
另外,由于汽车零部件业外方没有股权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巳被各跨国公司瓜分和控制,致使汽车零部件业的产业空心化、技术空心化,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培育汽车零部件平台的建设,加强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对于自主开发的技术进步进行奖励,从而带动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振兴中国汽车工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