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降价潮席卷车市 高档车打不打价格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10:24  新浪汽车

  国产丰田皇冠价格提前公布。车未下线,价格先行,这种做法在国内车市多少有点另类,也显示他们的特别用心——先声夺人,急切占领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说,今年是“高档车竞争年”。目前已有奥迪宝马凯迪拉克日产天籁多个车型角逐,皇冠、荣御、奔驰等也将随后登场,它们个个功力深厚,身手不凡,以前靠进口闯市场多有不便,如今短兵相接,不想比拚都不行,高档车真正到了“战国时代”。

  价格,不可回避的焦点

  此前,围绕国产皇冠的新闻以价格预测居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35万元至48万元。此次推出的这款3.0升排量、后轮驱动的新一代高档轿车共有7种不同配置方案,售价从32.8万元至48万元不等,入门价多少给人一点惊喜。从公开资料看,国产皇冠采用了诸多新技术,有许多先进配置,性价比在当前高档车市场极具竞争力。由此可见,一汽丰田皇冠对整个高档车市场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挑战。

  高档车竞争自有其特点,品牌、技术、文化、服务等一个也不能少,但最关键的,恐怕还是价格。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法长曾说:“皇冠对一汽丰田来说是个重头戏,非常重要,它的价格将对未来其他车型价格的制定起着重要的市场参照。”那么,它的定价又参考谁呢?毫无疑问,奥迪A6

  奥迪A6作为国产高档车市场的先行者,它的成功无疑是后来者的“榜样”,不仅探出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巨大市场容量,也给后来者树立了信心。一汽丰田皇冠定位也是高端公商务用车,第一关就要和至今仍居霸主地位的奥迪A6正面交锋,要从奥迪“虎口夺食”,非有点手段不行。

  皇冠品牌大家并不陌生,曾经是二十年前中国市场高档轿车的代名词,当前路上跑着不少进口车。如今国产,价格肯定是其成败得失最重要一环。目前奥迪A6根据配置不同分为13款车型,售价在30.8万至54.97万元之间,发动机排量从1.8升至2.8升几个系列。皇冠排量单一3.0升,几乎与奥迪A6一致的价格区间。谁是竞争对手,这不是明摆着吗?

  当然,不仅是奥迪、皇冠,还有宝马、天籁、凯迪拉克,在价格与定位上互为交叉和重叠,竞争相当激烈。最有效的还是价格。几个月前,日产天籁以低价位冲击高档车市场,并受到追捧。国产奥迪A6五年来价格雷打不动,不久前松动开始优惠,现在又恢复原有售价,难道它傻吗?恐怕在推出新款时有更大动作。就连国产宝马,新年伊始,也一次降价高达10万元,一时供不应求,货源紧张。

  虽然高档车消费者更看中品牌,但性价比也是选择车型的重要参考。近日,一个朋友买辆奔驰,和专卖店谈好价格后给我这个汽车记者打电话,想靠我的人情再优惠点,他说:“能省几个是几个。”能少花钱,谁愿意多花钱呢?中低档车是这样,高档车亦如此。

  宝马高层表示,这次降价后将保持稳定的价格政策。其它品牌也有同样的渴望,从新车定价谨慎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有认说,高档车价格敏感度很低,但是,只要有市场竞争,就会有价格战,只是策略高下而已。高档车市已从以往的奥迪、宝马两雄争霸,上升为奥迪、宝马、皇冠、荣御、奔驰、凯迪拉克、天籁的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已不言而喻,这种情势下厂家可能还找不出比价格更有效的制胜法宝。

  品牌,日渐凸现竞争力

  当然,高端车市场竞争的焦点不仅仅是简单价格折让,还有品牌和服务的竞争。

  先说一个有趣的品牌之争“故事”吧。宝马国产3系列和5系列已经搏击市场,今年奔驰也将推出奔驰C系列和E系列车型,这两个厂家在其产品计划国产和国产车上市时,都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就是对方。在真实市场面前,又先后承认在中国市场上,奥迪是也其直接竞争对手。

  凯迪拉克开始在中国生产时,通用说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是宝马和奔驰,进而又出了一个中国豪华车市场的“BBC(BMW宝马、Benz奔驰、Cadillca凯迪拉克)阵营”说法,将凯迪拉克挤到了宝马和奔驰中间,并同样一厢情愿地将奥迪推出圈外。对于“BBC阵营”的说法,一汽-大众总经理秦焕明说:“我看应该建立个高档车俱乐部,名字就叫MBA(Mercedes Benz梅赛德斯奔驰、BMW宝马、AUDI奥迪)。”

  此前,国产日产天籁高调宣称奥迪是其竞争对手以突出自己品牌,皇冠要上市了,荣御要上市了,他们有会提出什么概念呢?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品牌才是高档车的核心竞争力,至于如何传递给消费者,那就看他们的啦。

  对汽车消费而言,买品牌就是买服务,对高档车更是如此。近日,笔者写一篇郑州高档车市场稿子时了解到,以前本地奔驰、宝马的售后服务往往要去北京、西安等地,很费劲,因为郑州缺乏专业设备和技术,现在有了专卖店和服务站,销量也上去了,也能获得更好地品牌服务,感受更多的品牌文化。

  在中国市场,奥迪品牌以前是一枝独秀,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几十万辆的保有量,已融合得很好的中德文化,销售、服务等体系上的优势,等等,都不容其它品牌的小觑。奥迪是个幸运儿,他走过的路没法“克隆”,要想中国市场成功,必须付出更大代价和努力,不仅仅价格,也不仅仅品牌。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刘士剑)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