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提价--汽车商的市场智慧而不是绝地反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0:30  新浪汽车

  今年的春节,汽车界又发生一些故事了:汽车又降价了,汽车又涨价了!

  汽车市场持续的消沉,已经惹得汽车业界一片的怨声。所有的人无论抱有什么心态,都巴不得汽车市场尽快的活跃起来,所以任何车市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

  春节来了,蛰伏良久的购买欲望再也无法掩饰下去了,汽车商又见到市场好转的希望了。只是这有升有降的市场传言,搞得车市一头雾水,搞得消费者一头雾水。这市场究竟是怎么了?所有的专家,所有的学者,所有的媒体,所有的评人,就像医院不同科室里的医生,用着不同的视角和仪器在为车市诊断!

  新浪网是我认为在汽车信息方面很具权威的网站。上面的信息之多,让我炫目!反反复复看来,仔仔细细看来,越是看来,越觉得中国的车市----有看头!关于商家的,林林总总的做法,让我大开眼界!对汽车市场的涨价和降价,消费者的反应却也像以往一样。评轮下去,也只能给市场、销售商和制造商更多的笔墨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基于春节访亲体面的考虑,还是由于春节长假出游的便利,总之是只要经济上确已有良好的准备,动手买车已经是急着要做的事了。这就是今年春节一定会出现的汽车销售小高潮了。在就是去年积累已久的购买欲望有沉不住气的释放。还就是对涨价信息错觉而打开的钱包。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如大家所知:所有的厂商在各种车型上,去年产能都是过剩。我没有理由相信任何的关于车辆供应短缺的传言。尤其在去年足有半年的滞销、产能过剩,几十万辆家用车积压的前提下,市场没有购买高涨的现象出现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不可能有短缺。所以汽车涨价就无论如何是商家的炒作行为。

  在经销商这方面,由于购买小高潮确有可能会造成短暂运输到达问题,这种短暂缺货现象会被精明的经销商夸大和利用。经销商不失时机的小幅提价,一为利润,二为对市场时机机智的应对。而对于4S店来说,小幅提价是经销商不能放过的、唯一的能自主机动,增加利润的余地。不必预期的是,这种小幅提价还将发生,只要消费心理还未成熟,只要购买力仍然强劲。它的发生就没有一点悬念。车市变成了股市,只要造成短缺的现象,就给市场操作留下了空间。象有些提价的车型始终都不紧缺,这种提价行为根本上是20年前的人为彩电短缺的简单翻版。所有拥有曾经哪些经验的人都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向所有的商人一样,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汽车销售商都是趋利者。高额利润永远是最高追求,这是所有经商的坦率者都可以承认的事实。厂家的这种提价,目的也可以分成几类:有的,是一种明知“反正也卖不出去,加价可以虚像短缺”的投机市场作为。象有提到的某一款车,原本就不好卖,到了春节反倒缺货了,怎么可能呢?还有的,是本来的价格炒作赢家和价格坚守者的特定品牌。像本田雅阁通用君威奥迪的A6。

  再有的,对某些制造商而言,就是对“可预见的市场份额无法逆转的缺失”的理性的反逆操作。仍然有的,就是炒作品牌定位。我不推崇这种涨价的炒作,因为这种提价没人认为可以持续很久。对某些制造商是弄巧成拙,对某些制造商是长期损害。所有这些,从长远的影响上看,都将勿庸置疑地增加其他厂商的降价市场行为的效果,降价厂商将因为大得人心而增加其市场份额。而品牌定位,将在长期的市场考验调整中各回其位。

  我得说,有些消费者的带有股票投机买涨心理被市场上的信息搞得云里雾中。商家在对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的充分的了解前提下,进行着的市面紧缺的挑逗!在刺激消费者的买涨心理而使自己获得更良好的利润。

  有消息说有大约46种车型加入涨价行列。这种广泛的厂家的这种纷纷涨价,无论多少,都可以有把握地肯定是市场追随的跟利行为。这种行为,没有多少市场操作的技术含量在里边。但退一步说,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市场调节也属自然。另外,加价、降价都有刺激车市的作用。用西方人的话说:能刺激(又有效果),为什么不呢?

  今年汽车的价格依旧会是降价为总趋势,这被所有的专家和舆论认同。如果我能建议的,就是消费者购买降价车是明智的选择,这样的商家已经是割利而为市场。像宝马3系,已经是现阶段良好的价格了。

  下面,我引用其他文章中出现的汽车升降数据,结合其它评人的卓见。对部分涨价车型给予简单的技术性的分析和注解:

  加价车:

  捷达宝来---销售商的市场行为

  伊兰特、索纳塔----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凯越、君威、GL8----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新千里马----供需及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雪铁龙、04款富康----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蒙迪欧----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本田雅阁和飞度----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奥迪----制造商的主观上的反向刺激市场,及意欲树立品质超越宝马地位的市场形象塑造意图。

  菲亚特全线产品上调----制造商不顾销量,但求提升品牌形象的真实意图。

  降价车:

  宝马3系、5系 降价----宝马制造商毫不掩饰的争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聪明的举动。虽然它的品质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已经显得价格偏低。他所看重的对手毫无疑问是长期占据市场的奥迪。

  马自达6----争夺市场份额的必然的反应。

  丰田花冠----市场晚到者的尚未确立品牌优势形象的不得已降价跟随。

  东风日产蓝鸟----占领市场严重失败,长期坚持不降的价格坚守者。不得不降。

  象奇瑞QQ------应对市场降价的必然之举。

  起亚远舰-----明显的定价过高,价位的必然调整。

  我根本不担心这中间个别的分析有失准确。只为了提供一个参考。消费者了解到这种程度,在汽车购买过程中,用个平常心就行了!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孙凯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35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