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段时间,“并购”成为车市最流行的关键词,由于海外汽车市场一片低迷,有不少中国车企打算趁机抄底海外,于是各种并购传闻漫天飞舞,但汽车厂家却都言辞暧昧,不置可否。然而,对于目前是不是海外并购时机?车企海外并购该注意哪些问题?业内人士观点不同,展开讨论。
目前,去海外买车厂、买品牌等等说法甚嚣尘上。其实,面对着眼下不景气的国际车市以及一系列看似价廉物美的“拍卖品”,真正动手买的学问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到处“撒钱”。 详细
我奉劝中国汽车企业,要看清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乐观,特别是目前资金实力稍微可观的企业,更要谨慎,客观的分析评估自身,决策不能太随意。 详细
中国汽车还没有做好自己的事之前,别急着管别人的事情;或者认为中国车企盲目乐观,根本不清楚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多大。 详细
其实现在整个汽车市场都比较困难,中国车企不应急着走出去。“买回来养不起”早晚会是个累赘。所以不要以为拿得出收购的钱就足够,最关键是后续的运营花销。 详细
中国汽车企业想真正走向国际化,真正参与和大企业的合作,可能能力还不够。 详细
中国汽车企业在资本运营、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特别是如何处理和工会的关系方面,还缺乏管理外国汽车企业的能力。如果硬要并购外国汽车品牌,贸然行事,很可能水土不服。 详细
过分豪迈的海外并购或扩张计划还可能导致管理层的注意力偏离重点,使运营问题复杂化,并造成战略失察,后果更严重。 详细
实际上,面对别人急欲甩下的包袱,毫无国际运营经验的中国汽车企业如果贸然出手,极有可能消化不良,怎么吞下去的还得怎么吐出来,捡了个牌坊,却落得血本无归,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详细
中国汽车企业在资本运营、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特别是如何处理和工会的关系方面,还缺乏管理外国汽车企业的能力。在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贸然行事,很可能难以消化。 详细
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走出去”是必然趋势。但中国汽车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文化和法律层面上的。法律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律师来解决,但文化方面的障碍却最难整合。 详细
跨国并购并不是一条获得核心技术的捷径。庞大臃肿的品牌、纠缠不清的债务、为员工维权的工会,等解决完这一连串的问题,企业的内力也所剩无几了,还有什么资本去做技术研发呢? 详细
企业首先是要了解自己,之后需要了解全球不同市场的发展模式,市场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企业在不同国家的运作方式,不同市场的特点,进而再考虑运用怎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成功。 详细
上汽是双龙的第一大股东,但对企业的控制力并不强,而且在与韩国工会的对话中往往处于下风,陷入被动。比如工会多次以罢工相威胁,逼迫上汽提高员工工资与福利待遇,并坚决抵制裁员。 详细
究根结底,还是我们不大了解韩国工会、文化的势力的无奈的结果。这次事件表示,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进程之中,必须要交一定的学费。 详细
车型和技术上的融合其实非常容易,但文化上的巨大隔阂是阻止双方走得更近的关键。 详细
海外收购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的确有钱就能收购,关键在于收购之后怎么办。如果没有经验,没有整合资产的能力,海外收购只能是一个包袱,而不是中国汽车做大做强的捷径。 详细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