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在中国汽车市场超过1800万辆世界第一的2010年之后,增速明显放缓,从2011年下半年至今,很多经销商、厂家明显出现了困难,自主品牌尤甚,不少自主品牌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车市井喷时代疯狂放量所带来的潜在隐患,开始寻求转型。
  那么,我们该如何反思过去疯狂“卖车”的10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过去井喷的10年做了什么?今后的微增长时代应该如何面对?

2001-2010中国车市的黄金十年 全文>>

“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中国加入WTO,这两个历史性事件成为汽车工业这十年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中国汽车业的年产销量从2000年的200万辆迅速发展到2010年的1800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

过去10年中,中国汽车市场以年均近30%的速度超高速增长,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无论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跨国品牌、合资企业,甚至一些边缘的自主品牌,都能够活得异常风光。[全文]

2011中国车市步入微增长 全文>>

进入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增幅继续回落,乘用车增幅下滑,商用车则出现下滑。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的主流合资厂商基本完成了2011年的销售目标,而受市场波动影响最大的仍是自主品牌阵营,多数车企离2011年年初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

汽车业内人士对2012年的市场前景普遍不乐观。分析认为,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年销量从200万辆增长至1800万辆,基数庞大,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车市不可能再出现“井喷”现象,“黄金十年”宣告结束。[全文]

2011年汽车销售完成情况

博采众议

车市或转入白银十年
车市或转入白银十年

与黄金相比,白银略显成色不足,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车市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白银十年也或许能让消费者体会到顾客是上帝的感觉。

十年车市暴涨思考
十年车市暴涨思考

翻滚吧,车市!在2001-2011黄金十年车市暴涨十倍后,我们在第二个黄金十年开局之时殷切期待。

黄金十年,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这10年中的发展中,被外资品牌逐渐拉大了差距,虽然自主品牌的进步明显,但是相对外资品牌的壮大,自主品牌无论从产品实力、技术、设计和营销各方面,并没有取得对等的地位。“逆向研发”究竟我们学到了什么?“市场换技术”究竟我们得到了什么?

自主份额减少 更多>>

过去的10年,中国汽车品牌也在黄金十年的“发展大潮”中壮大,比如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一大批企业的产品、企业实力大幅提高,有的产品开始和合资企业直面交锋。但这些进步仍无法和外来品牌所对抗。

最明显的例子在于,虽然自主品牌进步明显,但这10年来,其市场始终处于A级以及以下的低端市场,中高级以及更高的市场,牢牢被外资品牌所把持。 [全文]

张耀东:自主研发过去是抄 现在是拿

《经济观察报》汽车主编 张耀东

《经济观察报》汽车主编 张耀东

  以前自主品牌三个阶段,一是抄,二是买,三是拿,现在是堂而皇之地拿,国家队出手肯定不好意思抄,肯定是拿,拿回来是什么效果?效果是把长安、奇瑞这些曾经一度想做开发的企业彻底不想做了,都想拿。中国的自主品牌开发历史一定会被无限推长。 [详细]

刘世瑜:自主品牌发展仍需战略眼光

《参考消息》汽车周刊主编 刘世瑜

《参考消息》汽车周刊主编 刘世瑜

  现在自主品牌就是这个问题,当他发展越来越强的时候,不管是营销和战略上,不缺乏战术家,缺乏战略家。吉利08年发展得挺好的,虽然没有完成当年的销售目标,但是利润已经不错了。但是发展两年又不行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详细]

用市场换技术 曲线救国 全文>>

相比没有合资的独立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大集团企业其实更应当承担自主品牌做不上去的责任。这些大集团利用合资取得了很大的市场和利润,但是自主板块并不强,并没有利用合资将自主做上去。而目前大集团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采用拿来主义做中高端市场。

以“市场换技术”为初衷的合资体系,在过去不断被争论但没有定理,这个老话题一直延续至今,需要汽车界深思。 [全文]

王政:中国汽车向别人的经销商 全文>>

中国汽车产业就像是别人的制造商和经销商,除了我们说的就业、税收这些东西是留在了本地,但是这个产业的自主的程度,或者说对核心技术把控的程度,这么多年来没有什么质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再一味地发展汽车,可能更多、更大的利益是被外方拿走了。 [详细]

程晓东:技术没换来 市场开展了 更多>>

我认为我们这些多年技术确实没有换来很多,但是市场确实是有效展开了,这一块我这么认为,对于咱们这种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尤其是自主品牌,从零开始,从最开始一穷二白的角度,然后一下子注重品牌、注重研发,放弃短期的利益从长远考虑,这确实不太可能。[详细]

反思过去10年,无论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风光的时代早已过去,自主品牌意识同样意识到了过去过于追求销量所带来的隐患。微增长时代,产品品质、品牌和营销深层竞争真正到来。一线员工将逐渐告别“劳力”输出的低薪时代,企业利润将逐渐减薄,负担加重,企业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品质经营,是微增长时代中国汽车企业面对的共识问题。

品牌价值需要“链”来提升

全产业链是把企业自身的立意提升了,把现有资源和未来资源使用掌控的能力提升了,让资源在相互作用和激发中把能量集中。而构建品牌价值链的第一步是定义向用户承诺的品牌价值。和较为狭隘的品牌价值观不同,品牌价值不仅仅是一系列有形的、功能方面的特性。

更有其无形的、情感方面的利益以及“身份”标识,而且后者是长期竞争优势和持续忠诚度的基础。[详细]

车企销售不仅是卖车

车企销售不仅是卖车更要注重相关行业服务。随着服务事业的不断推进,厂方对售后服务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升级。

除了新车市场,价值产业链的开拓也延伸到了二手车市场。其中包括奥迪奔驰宝马等中高级品牌,以及上汽集团等一些国有品牌,所推出的针对旗下品牌的品鉴二手车服务。目标是,逐步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具有品牌效应的“全能二手车服务专家”。[详细]

价值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只有凭借强大的汽车品牌全产业链理念和实践能力,才能撬动市场杠杆,从整个价值产业链上寻找本土企业的突破口,通过提升价值产业链的整合力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构建品牌价值链需要企业所有业务环节的配合,但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很难同时进行整合工作。

从最不符合品牌价值的环节做起,逐渐延伸到其他环节。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品牌价值链能够平稳的建立起来。[详细]

体系竞争力时代渐行渐近 全文>>

中国汽车品牌已进入体系竞争力时代,在成熟的汽车市场,市场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一门几杰”的现象将层出不穷,而强势品牌将造就自己的体系竞争力的优势,而体系竞争力又进一步推高了品牌的影响力。时过境迁,现在一个品牌的塑造无法依靠一辆车就能完成。[详细]

徐峰:市场先做大 然后再做减法 更多>>

我觉得中国汽车其实是面临怎么做减法的问题,做加法容易,做减法很难,全球公司都在做减法,减法是哪方面需要做,哪方面是要扩张。大众是典型例子,他们的战略很明智,中国企业成本已经到了做减法,缩减整个研发成本,其实中国的研发成本不低,因为它卖得少。[详细]

这十年,在中国市场竞争的汽车厂商坐拥井喷市场,年均35%以上的增速,让厂商坐待卖车,完全成为卖方市场。微增长时代的到来,将真正考验汽车企业营销、网络实力和服务水平。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实力、品牌力的同时,营销力度和水平的竞争,将成为今后决定一个企业水准高低的最大尺度之一。

卖方市场

回想刚进入21世纪的2000年,以“老三样”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市场,还在人们眼里是国家、集体和单位的用车,和老百姓距离很远。但是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中国消费需求在过去的10年里迅速释放,合资企业和自主产品越来越多,汽车细分产品在2001年后急速增加。但是,无论是在2001年以前的汽车离我们遥不可及,还是在这黄金十年里,国人展现出的惊人的购买力,都致使中国汽车市场以卖方占主导地位,也因此,在黄金十年里“加价车”“强制装饰费”等中国特有词汇不绝于耳。

黄金车市 考验产能的时代 全文>>

在卖方市场的时代,企业之间的比拼,成为产能大战,谁有产能,谁就有更大的市场,销售汽车更倾向于“坐商”,企业根本不用花太多心思就可以完成销售任务。

买方市场

自2011年开始,购车利好政策的逐渐取消,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限购政策实施,中国车市的产销量趋于平缓。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累计销量1231.78万辆,同比增长了8.7%,较去年同期增速出现较大幅回落。

同时,中国汽车飞速的发展让大部分国人迅速的步入到了“第二辆车”时代,此时的消费者已经告别了“人傻钱多”,重新审视自己的购车理念,这也给汽车厂商们不断的增加难度,降低利润,提高服务...自此,中国汽车正式步入“买方市场”

微增长到来 考验营销的时代 全文>>

微增长时代的到来,将真正考验汽车企业营销、网络实力和服务水平。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实力、品牌力的同时,营销力度和水平的竞争,将成为今后决定一个企业水准高低的最大尺度之一。

微博热议 更多>>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