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相信党 为人民 ——邵奇惠的从政之路(10)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7月22日 13:59  汽车人杂志  张持坚 字号:

  第二天,邵奇惠陪同宋健考察,一长串车队没了,就一辆大轿车。宋健很满意,随行的专家也说,这回可以静下心来研究点问题了。事后邵奇惠说,领导出行,警车鸣笛,呼呼啦啦,好像挺威风,挺风光,其实是封建迂腐的一套,严重败坏党风政风,群众很反感,在背后戳脊梁骨呢!

  平息“学潮”风波

  1989年春天,北京突发“学潮”,很快蔓延到哈尔滨,省政府被围,大铁门被推倒,学生们高喊:“和邵奇惠对话!”这对担任省长不久的邵奇惠是严峻的考验。他身边的人都不让他出去,说外面太乱,再说上面也没有精神,不好说话。邵奇惠说,我去!年轻人激情、单纯,想问题比较简单,当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了解情况有好处。

  他站到了政府办公楼的台阶上,和学生交流。尽管秩序很乱,效果不好,但近距离观察了学生们的情绪后,增强了他妥善做好学生引导工作的紧迫感。

  有天晚上得到报告,说给黑龙江大学学生出主意的是3位教授。邵奇惠不顾风险,马上驱车去“学潮”最活跃的黑龙江大学。路上给校长打电话,让在办公室等着,有事交谈。没想到一进校区,就被学生发现了,他们把邵奇惠团团围住。邵奇惠说,你们的校长在等我,我还要和一些教授谈话,等谈完了一定和你们交流。

  和校长交谈后,3位教授集中到了一位教授的家里,邵奇惠去了,很严厉也很诚恳地对他们说,你们是学生的老师,就要像学生的父母一样,对他们负责。现在他们在静坐绝食,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旦有个意外,你们担当不了,我们也担当不了,他们的亲人一定要来找你们的。

  同时,邵奇惠也开导他们,学生年轻,认识问题难免偏颇,你们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到正确的路上来,告诉他们要冷静理智地表达诉求,不能采取极端行为,把社会秩序搞乱,乱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没有任何好处。

  3位教授听进去了,表示要做好学生的工作。从教授家出来,邵奇惠来到学生中间,向他们讲了和校长、教授谈话的情况。他对学生说,激情是年轻人可贵的品质,我也从激情岁月走来。但激情一定要和理智相结合,否则容易走偏,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最终背离了你们的初衷。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对自己负责,对养育你们的父母负责,对寄予你们很大希望的国家负责,国家培养你们,是要让你们挑担子,来接国家建设的班的。你们有意见用正常方式提,党和政府是愿意倾听你们的意见的……

  在这个敏感时期,邵奇惠没有回避,他觉得党和政府关心年轻人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不存在“不好说话”的问题。他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后来“学潮”平息下去了,整个过程黑龙江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件,邵奇惠的心是安宁的。

  “插手”煤矿“老大难”

  每逢年节和季节变化,邵奇惠最关心的是群众的冷暖。1992年春节前夕,他听说省内四大国有煤矿职工生活很困难,年都过不去了,决定去看望。有人劝他不要去,说那4个矿不归省里管,由煤炭部直管,我们去了不好说话,会给自己出难题。邵奇惠坚定地说:“不管归谁管,都是共产党的天下,只要群众有困难,共产党就一定要管!”

  正是天气最寒冷的时节,邵奇惠又患了感冒,发着烧,身子软软的,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出发了。先到鸡西煤矿,到了就直接下井听矿工掏心窝子的话,又到矿工家走访,发现情况确实很严重,工资拿不到,没钱买年货。他找到矿务局领导,他们说今年亏损很多,可部里已向国务院领导说了全国煤矿已全部扭亏为盈了,不让我们报亏损,谁报撤谁的职,我们矿已撤了一个局长了,再报也是一样下场,只好硬着头皮说盈利,但真的没钱发工资。

  邵奇惠听了,气炸了!他严肃地说:“做基层干部不容易,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底线是不能说假话,不能让工人饿着肚子干活,饿着肚子过年!如果某些领导不听你们的实情汇报,可以向中央反映,要敢于向中央说真话!为救急,我可以用省政府的资金为你们垫付生活费,这虽然违反财务规定,但我认为没有违反党的根本原则。”

  正说着话,有人进来报告,说有个工人偷了矿里的废矿车去卖,已经抓起来了。邵奇惠仔细问了情况,原来是个老工人,家里有病人,实在揭不开锅了,才不得以而为之。他说,这不是官逼民反吗?!你们马上把他放了,还要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

  接着,邵奇惠又到双鸭山、七台河和鹤岗煤矿,情况和鸡西差不多。在鹤岗煤矿,他刚从矿井里上来,走出井口的时候,看到地上黑压压跪了一片矿工,他们是感谢省里来人帮助解决困难的。

  邵奇惠急忙把他们搀扶起来,动情地说:“是我们对不住你们呀!天寒地冻的,让你们受苦了,应该下跪的不是你们,是我们!”他许诺,一定会尽力帮助工人摆脱困境。还说要尽快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很快,邵奇惠用省长预备金解了4个煤矿的燃眉之急;还亲自赴京向国务院领导做了汇报。

  “邵工程”蚂蚁精神

  持之以恒坚持学习,是邵奇惠为民执政的另一块厚重的基石。尤其可贵的是,当了省长,工作异常繁忙,他仍然没有放松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家学者学。

  担任省长不久的一次干部会上,他恳切地对大家说,我当省长没经过培训,以前又长期在工厂工作,面比较窄,现在面这么宽,不懂的东西很多,忙了一天工作,想利用晚上的时间静下心来学点东西,但是晚上总有人到家串门,想和新上任的省长交流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学习跟不上趟呀!因此请大家把晚上的时间留给我。他还开玩笑说,送礼的除外。“当然有急事不要耽误,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会和相关人员赶到办公室接待。”一番话语,使他赢得了晚上宝贵的学习时间。

  邵奇惠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掌握知识才能为社会做事”理念的熏陶。即使蒙难入狱,他向家里要的惟一物品也是书——一套大学机械教程。书没处放,他把枕头芯子扔掉,把书塞进去,既当“书箱”,也作枕头。浩瀚的知识海洋,把监狱里的苦闷、阴沉、屈辱和饥寒都淹没了。

  哈工大夜大学的学业,是在当工人时完成的。他的时间表是:早上6点45分骑车上班,边骑车边用脑解一道数学题;7点半到下午4点干活;下班高速骑车回家,喝杯糖水补充能量,再高速骑车到哈工大上课;晚8点45分下课,9点到家吃晚饭;9点半到11点半做作业,11点半后制图,结束时间不定;临睡前看20分钟到半小时杂志或小说。

  整整5年,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无论头痛脑热还是疲惫不堪,邵奇惠一直按这张时间表走,没缺过一天工,也没缺过一堂课,最后以全班最优秀的成绩毕业……

  这种勤奋刻苦学习的“精气神”他一直保持着。尽管逆境中苦读机械工程是为了掌握技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长期学习养成的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对他走上领导岗位后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邵奇惠常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组织实施一些中心工作,并且把事关全局的各方面工作纳入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中,效果常常出人意料的好,大家深感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时间长了,他获得了“邵工程”的雅称。

  他的讲话和报告,除了向省人民代表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自己写,不要别人代劳,别人也很难代劳,因为里面贯穿的是他自己学习、调研和思考的结晶。

  他特别欣赏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把它抄在了笔记本的扉页上。

  邵奇惠还一直记得童年的时候,拨弄那些向墙上爬的蚂蚁,虽然一遍遍地被拨弄掉下来,但它总是不知疲倦地向上攀登,似乎并不介意孩子们的淘气。后来他从中感悟到,不论在什么境况下,学习就要保持蚂蚁这股不屈向前的精神。

  历尽官场不孤独

  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方针政策深刻理解的融合,产生的“定力”是巨大的,正因此,无论遇到什么风浪,他都不会见风使舵,也不会屈服于世俗,都会执着地按照科学的理念前行,老老实实地遵循事物的规律行事。

  然而,邵奇惠走的路并不平坦。有人议论他“另类”,说他“微服私访”,吃份饭,自己写报告,不应酬,碰到交上访信的一定迎上去接过来,一定给回复,还留下联系方式,到北京不住宾馆住办事处等等,是“作秀”。他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决策行事,很费脑筋,但如果由于执行不到位,达不到预期效果,便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

  现实中,不想费劲、不愿迎难而上、上面说啥他说啥,不愿冒点风险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官员大有人在,甚至成为一种风气,这些都会和邵奇惠的所作所为产生矛盾,有人甚至会写 “告状信”。

  面对这些,邵奇惠的处置方式是不为此分心。他觉得分心不值得,因为更有价值的工作在等着自己去做,怎能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这些无谓的事情上呢?省长是职务行为,承担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责任,不能因为碰到点事就情绪波动,从而影响职务行为,要有承受能力,排除干扰,做一个省长该做的事。

  有人问他,在官场上有没有孤独的感觉?他说,没有。你相信党,为人民办事,就会吸引许多志同道合的干部和你并肩战斗。再说我做的事都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他们得到了实惠,支持和理解我,我内心感到充实。

  1994年5月,邵奇惠要离开黑龙江,到北京机械工业部上任。消息传开后,他收到了很多群众来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恋恋不舍的感情。尤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和邵省长共事,是缘分,也是偏得,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邵奇惠离开了那片黑土地,但他带不走科学决策的思维方式,带不走和老百姓深深的情谊,也带不走“邵工程”这个雅号,它们留了下来,留在了他走过的每一家工厂、每一个村落和感受过他炽热情怀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邵奇惠简历

  男,1934年6月生,江苏宜兴人。1952年9月参加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任杭州市第二中学团委书记、共青团杭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工人、技术员、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厂长。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副省长、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是获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者之一。

  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作者简历

  张持坚,1969年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在营、团和兵团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979年调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历任记者、采编主任、副社长;1995年调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1999年任《上海证券报》总编辑。1994年获首届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现退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