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相信党 为人民 ——邵奇惠的从政之路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7月22日 13:59  汽车人杂志  张持坚 字号:

  为了今天和明天,让我们回望一个人一段过往的岁月,因为那里蕴含着一些永恒的启迪。

  第一篇:

  10年 从工人到省长

  1979年初,正是春风暖暖地吹拂着祖国大地的时候,邵奇惠终于盼来了平反的时刻:戴了21年“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摘掉,党籍恢复。

  他是哈尔滨林业机械厂的工人。平反前,厂党委书记李春贺把他叫到办公室,高兴地祝贺他即将平反,并要他写一份要求恢复党籍的报告。

  邵奇惠一愣,说:“开除我党籍是错的,恢复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我写申请恢复的报告?莫不是当初开除我是对的?”

  李春贺也一愣,说:“这是上面规定的手续,你就写吧。”

  “我不写!”邵奇惠态度很坚决:“党组织认为我够,就恢复,不够,就不要恢复。我虽然期盼恢复党籍,但对党要讲真话,假话我说不出。”

  两个人互相凝视着,静静地,一时间没一点儿声响。

  义无反顾做工人

  邵奇惠是1958年在杭州团市委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期间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的。那年他24岁。

  阔别故乡二十余年后,他回到了那片熟识而又令他伤感的土地。

  市领导接待了他,要倾听这位遭到深深伤害的游子的倾述。但他们没有听到,邵奇惠坦坦荡荡,一句怨言也没有。

  市领导说,按规定,给你补偿一万元。1979年,一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万元户在那时是很稀罕的。

  邵奇惠几乎想也没想,平静地答复道:“我不要。拿这个钱我会很难过的。我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换金钱。我现在挺好。”

  “都拿了,不是你一个人。”

  “他们拿我不管。我不拿。”

  “那我们准备在杭州给你安排工作,想听听你的意见。”

  邵奇惠想了想,动情地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哈尔滨林机厂收留了我,工人和厂里的领导对我很关心,我虽是反革命,但他们照顾我,让我念完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夜大学,还让我担任一些技术革新的工作。一个人要有感恩的心,我要感恩的是林机厂的师傅和领导。只要林机厂要我,我愿意回到林机厂去。”

  邵奇惠放弃了回到有天堂美誉的故乡杭州,返回了地处北国哈尔滨的林业机械厂。

  “非常规”晋升省长

  可谁能想到,10年后他会挑起黑龙江省省长的重担呢?

  自平反起,他历任林机厂工艺科长、副厂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厂长;

  1985年5月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

  1987年4月任齐齐哈尔市委书记;

  9个月后的1988年1月高票当选黑龙江省副省长;

  一年后的1989年1月又高票当选黑龙江省省长,并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选拔知识分子干部到高层领导岗位,是邓小平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出的重要部署。邵奇惠是被选中的一员。只是他如此跨越式的晋级,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尤其赴任齐齐哈尔才短短3个季度,就升任副省长,这不规范,也有违“常规”,组织部门配干部没有这样配的。确实,省委没有这个安排,他不是副省长候选人。可是在选举前的民主推荐会上,他被“呼声很高”地“推”了上去。面对“突发”情况,省委紧急向上请示,中央即批复同意增加邵奇惠为副省长候选人。

  此时,邵奇惠不是省人大代表,没有参会,不知道这期间发生的这些与他有关的事情。那天他正在一个偏僻的乡村搞调查,说有电话找,那会儿还没有手机,是到村委会用摇把电话接的。电话是省政府打来的,通知他“选上副省长了,马上往哈尔滨赶,参加明天的新闻发布会”。邵奇惠蒙了,不知怎么回事。可时间紧迫,只得直接从乡村驱车数百公里奔省城。

  邵奇惠当时穿的夹克衫右肩上划了个口子,是秘书帮缝上的,因为走得匆忙没来及换……可正因此,邵奇惠“得罪”了齐齐哈尔市的干部和群众。齐齐哈尔一位白发苍苍的省人大代表投票后见到他,手杖敲得地板咚咚响,说:“我不划这个圈吧,对不起大家的选择,划这个圈吧,对不起齐齐哈尔的570万人民!”

  选举他当省长的那次人代会,气氛也格外庄重、热烈,代表们为选出一位有开拓精神,在林机厂、哈尔滨和齐齐哈尔颇多建树的省政府带头人而欢欣鼓舞,大家热烈地鼓着掌,一双双望着他的眼睛里充盈着信任和期待之光,它们聚焦到了台上邵奇惠的身上,给了他巨大的压力,也传送给了他巨大的暖意和动力。他站起来,对代表们说:“省长的权限很大,但我知道它是人民给的。今后我的工作是要更多地和更好地把党和人民的意志结合起来,为人民办事。为此我会尽自己的力量,不会顾及有多少人反对,也不在乎多几张或少几张选票,我在乎的是把人民给的权用好!”

  会后有记者问他:“当省长对你意味着什么?”他答道:“意味着一生中最光荣、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开始了。”

  那年邵奇惠55岁。随着日历一页页的翻动,2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已年逾八旬。然而人们仍记挂着他,仍在念叨他在黑龙江省那些年科学理性的决策思维和为党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它们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远去,也不会远去,因为它们内涵的鲜活而又生动的生命之力是永恒的。

  第二篇:

  “383工程”始末

  当上省长的第7天,邵奇惠“悄然”离开了省城。他布置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下去搞调查研究,自己率先带了一个5人小组出发了。和以往一样,他不让和下面打招呼,不要陪同,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到下面真实的情况。

  略有不同的是,这次他让随行的《黑龙江日报》记者给他办了一张记者证,车牌也换了一张地市的。他说此行以采访的名义,乘下面对他这个新省长还不认识,多和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尤其要着重看看物价上涨的势头抑制住了没有。“物价上涨幅度要明显低于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稳定大局的第一位工作,省里为此在年初推出了整治物价的“383工程”,不知道农村落实的情况怎么样?老百姓有什么反映?

  何为“383工程”?

  1988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形势呈现异常严峻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指数涨幅超过25%,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政治局面的安定,都受到了严重干扰。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把整治物价作为当前第一位的工作,务必抓出成效,物价上涨幅度一定要低于上年。

  黑龙江的情况也不例外,宏观管理失控,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失衡,加剧了资金、电力、运力和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局面;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过猛,已引发3次较大规模的抢购风;流通秩序混乱,“官倒”、“私倒”泛滥,加剧了物价上涨,老百姓意见很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