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行业动态> 21世纪智库圆桌论坛专题 >正文

李万里:要坚持合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底线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11月28日 14:59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新浪汽车协办的“21世纪广州圆桌闭门论坛”11月22日下午在广州举行,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李万里:不好意思这么多位贤达、前辈,我简单地讲一下,不占大家过多时间。

  主办方给我一个题目叫做《汽车产业政策指导下的合资企业发展进程》,又给了我一个讨论的题目叫做《市场换技术到底怎么看?》。我觉得这两个题目混在一起说合资企业发展的路显得窄了一点,所以我把合资企业这四个字去掉想说“汽车产业政策指导下的发展下之路”。我工作20几年以来接触的一些政策有关情况以及我对今后发展的初步想法,这是我个人的意见给大家做一下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近60年,在近20年当中只有汽车产业发挥了两个产业政策,既1994年版的和2004年版的两版的政策,2009年国家振兴规划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产业政策的工作。当时我已经调到了中新部产业政策司,一直努力按照这个规划要求来完善和修改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这项工作没有完成,本来在近期内会出第三版的。我想简练地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发布的两版产业政策的背景还有基本实施的效果。

  1994年版的汽车产业政策从现在的时段上我们反过来讨论,我觉得这个产业政策最根本得成就,最大的成果就是推动了汽车产业由乱到质的历史进程。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94年之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处于国际、国内巨大变化的关键时刻。我觉得有五个方面描述这一时刻的复杂性:

  第一个就是改革开放从80年代初期开始到94年之前,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汽车产业没有能够提供足够的产品来支撑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就是供给促进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产量的需求,虽然那时候还是以百万辆以下来计,但是每年在增长的需求已经使得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个的因素我们感觉是当时进口汽车的量冲击特别大,随着汽车进口逐渐递增到1993年达到创季度的31万辆,这个31万辆和当时我们产的比较来看已经占了市场的需求20%,因此对国内汽车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第三个在94年以前的汽车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经过10余年的农村改革国民经济开始趋稳。但是工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GDP推动下,各地纷纷自行组建了众多的汽车企业。

  根据军转民的战略,各大军工集团纷纷转型了一批汽车企业,此时的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超过100多家整合厂的生产格局。产业规模小,水平低,土木建设的现象严重,产业结构散、乱、差的矛盾十分突出。

  第四个特点,虽然我们之前已经有了地方的、商的、小型的合资企业;但是合资之初,究竟合资在我们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是怎么样的一个期待,是么样一个推动?应该说我们在合资企业进入中国产业之后我们缺乏经验。

  第五个方面特点就是如果看全世界的汽车工业的全优化的过程,国际的格局发生了大的变化,世界汽车的格局已经逐渐集中到以跨国公司为主的这样一个基本的格局来。汽车的产业集中在全球的跨国公司里面是越来越大,因此面临上述的局面中国要不要发展汽车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产业要不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轿车要不要进入家庭,汽车产业发展空间还有多大的胜算?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根据陈祖光同志的那本回忆录,我看到直到1987年中央北戴河会议的高层才对中国要发展汽车、中国要发展轿车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

  但是至上而下的不同意见始终不绝于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中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是实现国强民富的主要战略指标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已经逐渐成为业内、业外的基本共识。国务院各政府部门意识到必须根据汽车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政策来创造一个适合汽车工业发展的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被动的局面;才能实现建设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借鉴日韩的模式考虑出台汽车产业政策,这个产业政策到2004年的10年期间;我们把它归纳一下我们认为94年版的实施效果怎么样呢?我总结了6点,不知道对不对:

  第一点就是94年的汽车产业实施以来到04年以前,第一是市场需求基本满足。我们满足供给方面严重的差距,这个不多讲了。

  第二是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这个趋于合理的基本过程是成立了若干个地方合资企业之后,一汽和东风相比成为更大的合资企业,形成三大三小的格局。经济规模明显提高,效益也明显提高。

  第三个特点我们觉得这10年的推动使得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得到非常明显的升级,通过调整关税、税率鼓励国产化这样的政策促使我们原有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比较落后的工业体系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为轿车,其他产品配套的零部件体系和以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地、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实施这个政策的很重要的体现。

  第四个是产业结构开始改善。到2004年为止,过去完全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汽车产业已经出现很大的变化。利用外资组建的合资企业以及允许部分民营进入新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

  第五个方面我们感觉到相关工业得到同步的发展,由于汽车产业链的规模扩大上下游的延伸就成为主动的旋回。推动原材料、电子、能源、物流、营销、后市场以及金融、保险等开始考虑同步发展问题。

  第六个特点我们觉得这10年的发展,使得自主开发研制自己的产品的趋势初见端倪,这个不展开了。

  我们把这10年的变化要做一个基本的评价的话我觉得有3点:

  第一点是这一阶段的产业政策推动了汽车产业由乱到质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我们也不展开了。

  第二个特点就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汽车产业不能够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供体,成为约束国家发展的短版。国家采取引进技术合资、合作的方式加入汽车产业以后,在实践当中极大加快了中国汽车的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如果没有合资企业的话,产业化进程和现代化的进程不会那么快。

  第三个对外开放之中坚持中方的权益不低于50%的决策,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产业相关的权益。通过中外双方的高度参与提升了我们对现代化汽车产业、制造业的深刻认识;也为探索自主发展的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版产业政策的情况。

  2004年版的政策当时觉得有必要再做一版产业政策。我个人体会是两个背景,一个背景是20000年左右我们加入WTO之后,2005年前后我们将通过WTO的期限所有的承诺要在那个时候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进入WTO运作的条件下在即将全面开放的局面下,尤其是全部的按照承诺取消了所有保护性的政策措施之后,中国的汽车产业能不能完成从小到大的持续发展的历史命题?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的。

  第二个方面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从政府的层面看我们开始逐渐学会了不仅用行政的手段去促进产业的发展,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标准、财税、金融以之辅助于行政手段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包括后来我们新的题目,包括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结构性的调整和新能源的发展,这也是在这一版的产业政策推动下一个是改变了管理关系,另一个是推动了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和新能源的发展。

  我们再对2004年以来到今年为止我们又经历了8年的过程。我们对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应该怎么样评价呢?我这里讲8个特点。

  第一个主要表现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产销规模已经形成巨大的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当我们跨过1000万辆,突破1800万辆之后我们已经稳定地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欧、美、日、中这样四级的,原来三级,具有1千万辆级的生产、销售能力大国的地位;这是新版产业政策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汽车产业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为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持续、推动、稳定的作用。据有关方面统计,我们对于产业的指标,用支柱产业指标来衡量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我们看一下近十几年以来汽车产业的增加值始终占到GDP比例的2%以上这个水平。这个水平不高,和我们原来预期的支柱产业应该占的3%的指标还差一点。但是由于中国发展整个GDP的容量在十几年的发展非常巨大,能够稳定在2%的水平;也是在中国在这样突飞猛进发展过程当中,汽车产业起到一个稳定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支撑的作用。

  第三,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也不多举例子了。最重要的指标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原有的自主品牌都退出了市场,“上海牌,红旗牌”。经过这10年的推动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在轿车的比率中从2003年的17%增到前几年的30%左右。近两年有所下滑,也还在20%几的水平上。这个比例虽然在下降,但比起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这个比例应该还是趋于稳定的状态。

  第四个是节能减排的取得明显成效,这个不展开说了。

  第五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更积极的进展。

  第六个是兼并重组取得较大的进展,最近几年在市场竞争和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汽车的骨干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战略重组提高了主要企业的产销规模和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也进一步提高。

  第七个是国际市场开拓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我们不阐述了,讲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汽车的出口也在逐渐提高。据汽车协会的统计来看,2012年我们有望第一次突100万辆的可能性,但是最近他们澄清说可能接近或说突破,已经到了这样高位的水平,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很难得的重要成果。

  第八个特点就是汽车产业政府管理部门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生产关系得到了更加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规范市场秩序,有人批评说盲目投资还在继续,但是还是有效抑制了盲目投资,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

  我们把2004年版以来的产业政策实施做一个归纳的话,我觉得这里面有三个比较大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原来最担心的,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在外力的重力压力下,会不会被击跨,会不会不能得到发展?但是这些年来的表现我们感觉到汽车产业出色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专家的各种语气,包括最乐观的语气;再一次证明了国家强力推动入世的战略决策,这是非常重要的,非常英明的。

  第二个04年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汽车产业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完成了一个重要发展接阶段。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强烈的市场需求和外部的压力。能够取得这样如此显著的成效也得益于2004版的汽车产业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正确设计和有效的实施。

  第三个我们还要讲政府的管理,也是从指挥行政管理变为逐渐运用法律、法规、标准、财税、金融、经济以及行政手段来进行结构调整,推动结构发展;企业在这种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生态环境中也越来越自如。再用几分钟时间总结一下,我们从1994年到2012年我们把两个产业政策实施过程用积极化来概括的话我觉得有五个方面可以说明。就是两个产业政策的发布和实施的18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5个方面的重大任务。

  第一个实现了两个重要的过程,完成了一个了颇乐卡(谐音)反政,再一个是从小到大的两大重要的转型过程;基本上实现了现在的合理的产业布局。

  第二个是承受住了WTO后的全面开放环境下持续高强度发展的考验,形成了以国内为主的,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的力量。

  第三个是加快了中国汽车产业缓和,市场化的进程。应该说这18年始终贯穿这样的过程。

  第四个为探索自主发展模式储备了软实力和硬实力,奠定了自主发展薄积厚发的坚实基础,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第五点实现了产业政策设计的多元化的目标。

  总结这五年之后,我们开始讨论大会主题给我的一个题目也是很难回答的题目叫做“市场换技术”这个问题怎么评价?

  社会各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汽车产业发展基本评价、共识,很多都是正面和积极的。当然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其中最土储的就是说没有实现市场换技术的这样基本目标。

  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论我的个人看法:

  第一个看法是从欧、美、日、韩的发展来看,技术的形成主要是靠自身积累;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技术、采购技术、销售技术、售后服务技术。当然我们是从合资的方式引进学习,但是这样一个技术的过程也仍然需要自身积累和自身的消化和提炼。涉及到核心的竞争力,所谓开发的过程油耗的实现,策略的制定,只能靠自身的长期积累。

  如果说我们其它的技术是可以从市场通过扩大产能,扩大产业化的过程来解决的话,核心的技术就只能靠长期积累,用钱买不到,用市场也是换不来的。

  我回忆了一下,不知道全不全,在座的各位同样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同志。在我们创办合资企业以及国家审批合资企业的过程当中,没有对于核心技术转让过程,双方在这个合约当中中对于转让什么样的技术,不转让什么样的技术是有法律明确的约定的。

  对于是不是要把开发技术和标准技术专利都给你,我回忆了一下在整个过程当中这一条是没有约定的。生产技术、销售技术、采购技术、售后服务技术应该在合资企业过程当中应该逐渐消化和吸收,这个过程是有的。

  第二个感觉就是中国根据汽车产业在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我们把两个产业政策分为两段,每一段我们都设定了一个所谓阶段性的发展总目标。94年版是什么样的目标,04年版是什么样的目标,有总的目标,是这样的过程。在总的目标过程当中,实际上你注意观察我们产业政策若干章讲的几十条,里面所谓分目标和其它目标也是多元,是个立体的过程。我们目标是多范围的。

  第三个是即便在每一个目标过程当中,目标实施的过程绝对不是非此即彼这样的结果,而是每一个目标实现过程当中我认为都充满了物理的、化学的演变过程,不是非此即彼的过程。

  因此在评论“市场换技术”这个问题上我就没有回忆起来,中我们从国家的层面在讨论目标设置的时候在总结每一个发展阶段成果的时候,我们都不是用单一的指标来讨论,来观察这个产业的发展。都是多重的,包括我前面对94年版的小结、2004年版的小结,对于整个18年的分析来看我们都是一个立体的,多方位为目的。

  这三个层次,从我个人多年来参与一系列产业政策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当中,我可能孤陋寡闻,我没有在正式的文件中看到“市场换技术”的具体表述。所以,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讨论,在国际上没有惯例,中国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是单一指标衡量。第三个,说实话我没有见到这样一个说法的出现。

  我做了一个小结,中国产业60年的发展,尤其是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觉得其过程之艰辛,牵动之广泛,变化之深刻,影响之深远,经验之丰富,教训之惨烈,道路之曲折,前途之叵测,效果之显著,成就之辉煌;岂是一个“市场换技术”所能涵盖得了的呢?

  这是前面两段的内容,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本来09年的时候要求出版一个新的产业政策,但是没有出来。我参与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体会,新一版的产业政策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通过什么的途径来解决?可能也是产业内的共识,我们这一版产业政策一定要清晰的明确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愿景。实现这样一个愿景我在多个场合里也讲过,得从若干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实现。

  第一个来说中国汽车产业经过持续高速发展若干年之后,我们要遵循经济的规律,要顺势而为,要承受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我们不能再躲躲闪闪了,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发展过程,以及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真正投入一次结构调整的洗礼。完成充分的蜕变,实现凤凰变版的过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路宁宁)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