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徐和谊
作为一个汽车企业领袖,徐和谊身上有些别人所不具备的气质。我们不得不承认,徐和谊身上透露出的这种精神气质和对汽车业认识的纵深感,对于一个国企的领导特别是做过政府官员的国企领导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它牢牢黏住了那些一腔热血前来报效中国汽车事业的热血汽车人。
1.他的胆识和魄力。他是一个造梦专家,从一片荒原之上打造出来北汽自主品牌。我觉得作为官员转型的企业家来说,他的这种胆识是一般人不具备的。
2.他的这种性格,他的人格魅力,他的胸襟开阔,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3.他的战略眼光,对汽车行业的理解、远见和洞察力是很难得的。这包括对新能源的布局,包括对海外和技术的关注,包括对服务和品牌的思考。
打开窗户看世界
徐和谊接受《汽车商业评论》专访,就合资合作的意义、自主品牌现状及下一步队伍建设和管理文化,表达了不一般的意见
如果分身有术,徐和谊会把自己变成多少个?越多越好,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2012年9月24日中午时分,《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北京顺义的北京汽车高端产品制造基地专访这位正在此处视察的北汽集团董事长。
当天早上,徐和谊自己驱车前往基地,先查看了即将进行生产的工厂,然后对明年春天将正式上市的基于萨博9-5(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的C70G进行对比试驾,接着是开各种现场会,直到中午时分才将吃饭的时间用于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当采访匆匆结束的时候,一位副区长已经等他交流情况长达1个半小时了。
如果你想在徐和谊位于劲松的北汽大厦办公室见他,那些络绎不绝在你前面的排队等候者会让你感到这位北汽掌舵者所过的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生活。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谈话如果一时半会儿不能结束,他就会让来者与之共进盒饭。最近的一次,秘书把盒饭给了来访者,自己以月饼充饥。
忙是徐和谊生活的常态,不过他仿佛已经乐此不疲。北汽自主品牌真正的答卷正在交出的最后关头,他的思维和双腿处于急速旋转之中。因为时间的碎片化,9月中旬和下旬,《汽车商业评论》对他进行了两次采访。
前次采访内容见本期文章《徐氏感悟二则》,后次在北汽高端基地的采访,虽然匆匆,但他还是就合资合作的意义、自主品牌现状和下一步队伍建设和管理文化,表达了不一般的意见。
合资为自主
《汽车商业评论》:我觉得一些国有大型汽车集团至今还没有认识到合资与自主究竟是什么关系。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徐和谊:北汽整体的思路很清楚,自主和合资我们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快,并不是说一条腿快一条腿慢,一条腿强一条腿弱,两条腿都要强都要快。为什么这么说?
可能有的观点是合资做强一点,有的提到了自主做强一点,我觉得都不全面,结合北汽的特点,我们思路很清晰,没有合资干自主难上加难,我有合资干嘛不把合资干得好一点,反哺我的自主,这样对自主来说更容易,成功的把握更大。
谈到合资,现在还在争论,这30年的发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北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合资干自主,我认为把握不大,通过合资积累资金,干自主没有资金啊,钱从哪来?通过合资来培养人才团队,我现在干自主的基本全是来自于合资,要不团队从哪来?通过合资把人家的管理模式学过来,这套东西全用上了。
我们有时候总是谈,市场换技术,到底学了多少技术,老说的是技术,我觉得岂止是技术。实际上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团队,还别说管理人才,连我的高级蓝领整个都是合资端来的,这些是生产人才、技术骨干,一百多人啊。所以我们思路很清楚,就是两块都要,两条腿走路。
合资这一块走好本身的目的实际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反哺自主,北汽是不是这意思?
这意思,很清晰。
当年,现代不被人看好,北汽也不被人看好,两个不被人看好的企业走到一起成了北现,却非常好,弱弱联合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它在于两个弱势企业,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在这十年当中,两个企业都在往上走,先不说北现,只说现代和北汽,两大集团都在努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没这个,合资企业好不了。
这十年赶上中国汽车工业黄金的十年。我觉得这是成功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就是韩国现代这些年在产品技术上的进步。咱不说合资关系啊,融合啊,团队啊,这些都是套话。没有好的产品和技术做支撑,合资企业好不了。你看韩国现代这些年的进步飞快,关键是路走得非常正。做好产品,降低成本,这是他们竞争的优势。
向现代学
《汽车商业评论》:现代紧紧抓住了做好产品、降低成本这个牛鼻子。这对于北汽自主品牌也是借鉴,那么你认为中方在合资的融合、摩擦、斗争中学到的还有什么?
徐和谊:学到的多了,比从别的合作伙伴上学的多。现代的文化和咱们的比较相近。西方的一些大合作伙伴,他们的东西还是不适合咱们,为什么不适合?根上还是文化。我们和现代都处在东方文化中,他们的经验很容易就借鉴移植到咱们身上,我们受益太大了。
简单的就说企业内部的决策体系,学人家的很容易就贯彻下来,你学德国那套没法弄,跟树木嫁接一样,有的能嫁接,有的不能。你比如说戴姆勒,一人一块,非常独立,互不干涉,协调起来非常费劲,搞生产的,抓销售的,搞研发的,弄采购的,这几大块,每一个副总分管,谁也不介入谁的。一人一块,我管好我这一块,下一步就跟我没关系了。他们很严格,体系很细。多少年都成了死规定了。
要说德国人方脑袋,这就是方脑袋,典型。就是越自己的范围一步他都不管,别谈团结协作,没那概念。我就干我这块,咱们这里这事儿怎么可能发生,要这样的话就没法弄了,所以没法向他们学。
但是因为德国人的体系比较完备,他们也能做好。他们有个体系,我们这个体系学不来。没法学,你能学吗?那学完了别干了,学的话毫无效率,那就会是漫长的一个流程。你怎么能学呢?没法学,但是你说否定他这套?人家文化就适合这么干。
所以从这个北京现代摸爬滚打之后悟到了许多适用于自主品牌管理的经验。领导的意识,领导的权力,领导的决定,指挥整个链条行动,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
包容文化
《汽车商业评论》:北汽是个国企,是个老国企,对于国企很多人觉得这个文化就有问题,你觉得北汽现在是个什么文化?
徐和谊:确实,北汽这几年发展和北汽的文化有关,我们是一个包容文化,这是北汽的特点,这也离不开北京。北京就是一个包容文化的城市。人来自于五湖四海,就世世代代沉淀下来,形成了这么一个氛围。北汽也一样,只不过是这么一个大城市、大文化的一个小缩影。
加上我,我应该是老北京人,而且根上是,对北汽来说,我也是外来的,再加上我在政府工作一段时间,视野、经历啊,相对开放一些。
我的想法就是,把这些现有的好的人才能够吸引到这个团队来。选择合适位置,谁有能力谁干,不合适的慢慢调整。
你看北汽,我来了快第六个年头了(指出任北汽董事长职位),基本上来了的没有什么动的,甚至过程中有走了的个别人,走完了过一段又回来了。典型的是张欣,包括张欣带走的十来个人,又都回来了。回来了仍然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允许他们这样做,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最近我让高卫民当北汽研究院的院长,顾镭当常务(副院长)。我这不是否定顾镭,因为我觉得他在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手腕太弱,是个好人。高卫民有推动力,很强势。我这院长必须派一个强势的,再加上顾镭在业务上的优势,俩人一搭,性格上又互相弥补,挺好,研发会很强。
马上还有从外面来人过来当股份的常务副总,(李)洪炉辅佐他,带他,平稳地过渡。这事儿我都布好阵了。
现在整个股份机构要精简,原来是30几个部门吧,缩了三分之一,34个变25个,这机构上压了一块。当然这机构一动,人也动了一批,副总裁也削了三分之一,挺大的动作。副总裁级别的人多,太分散了,不容易决策。
坏事也是好事
《汽车商业评论》:今年整个汽车市场不是很好,北汽目标也进行了调整,但整体看来,跟同行比起来,还是不错的。
徐和谊:我还算稳呢!我(销量)掉得大一点的是福田,影响了全集团的数,但是福田在整个商用车行业里又是掉得最小的。北汽集团在商用车和乘用车的比例结构上,是一半对一半,福田虽然掉得不大,总体还可以,但是对我集团的贡献度影响就大了。上汽商用车比例很小,一汽也是,东风也是。
我们乘用车整体增长势头还是不错的,全集团发展今年还是在行业里平均增速之上,我对今年还算比较满意。四季度估计能干得更好一些。我今年自主品牌年初定的目标是10万辆。我就想到北京现代成立,第一年目标是5万辆,那还是那个年代呢,竞争对手很少。我这一步就10万辆,我估计今年能干到8万辆左右,和我这10万辆目标距离,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第一年还怎么着,并且产品就两个产品,两厢E和小威旺。我现在这两款车都在这细分市场里头排名第四,俩还全是第四。另外,所有的经销商还都高兴,为什么呢?卖我的车不赔钱,挣钱。这些经销商有卖合资品牌的,卖合资的都赔钱,卖我这小车的倒挣钱。
您对自主品牌当前的现状怎么认识?
我总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会很难,这还不是一个市场好坏的问题,而是这个产业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规律,也是到这个时候了,坏事儿也是好事儿,促使我们国家这几个自主品牌大企业调结构,真正把竞争力通过这个转折一点点弄起来。
国际上汽车品牌有没有股权的都在搞合纵连横,自主品牌是否也需要这样做?就是必须要打开窗户,外面的世界很广阔。
要打开窗户,不打开窗户没戏。现在从工信部的下一步节能和新能源规划看,那个节能降耗的指标是很严的,百公里油耗指标直线往下走,所以我说自主品牌活下去很难啊!
现在油耗高的都是自主品牌,因为你没那么高的技术,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你现在大多数的变速箱都四速五速,现在人家都平均到六速、七速了,好点的七速,个别好的极端的八速,您这四速、五速产品到市场上,油耗指标这么高,这下一步你入门都入不了了,公告都不给你上。
奔驰与新能源
《汽车商业评论》:据说奔驰允许你们模仿他们的一个平台?
徐和谊:不是模仿,他们无偿地给了我一个平台,是现有正在生产的奔驰E级(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车平台。和奔驰的技术方面的合作都谈好了。
奔驰能做这么大的让步,不收钱,那怎么能给你呢?奔驰真是个方脑袋?那北汽肯定得有点好处给它吧?
没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这是很真诚的,人家真帮你呀。人家支持我们。到昨天夜里11点还给我打电话,最后封杆了,叫签了,别动了。第二个要共同完成这个纯电动车,这是下一步。
北汽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在各大集团里是比较靠前的,有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这块你们运作的经验是什么?
北汽在新能源方面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应该是国内各集团新能源基地产业规模建设和整个的配套是最强的,这不是我们说的,是科技部部长万钢说的,万钢去了两趟。
新能源汽车,我觉得完全靠自己干,那是扯!北汽选择国际上有最先进技术、最好产品的合作伙伴一块干。现在,我们在积累、摸索经验。
实际上我们今年已经做了700多辆纯电动轿车,在七个区县当出租车。既解决郊区民众打车难、黑车猖獗的问题,同时,新能源轿车也起到了很好的试验和示范作用。从目前运行情况看,我们700多辆还没一辆有什么大事故,还别说重大事故,大事故都没出现,所以运营效果很好。
现在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但我现在理解的新能源机会是这样的,国外现在很多大汽车公司还没有全身投入到这个领域,所以有很多掌握这些技术的小公司只能投靠中国来了,而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好机会,与他们合作并不能说我们就没掌握他们的核心技术,如果我们把它绑进来结成战略伙伴,慢慢的我们也就有了,我认为这个道路是对的。
还真是,国际上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应该在中国这块发挥,我认为这里都是机会,大家都有机会。
今年和奔驰成立销售公司的谈判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外界议论很多。
基本结束了,谈完了。外面议论的报道的全是假的。什么这那的,瞎猜测,没一个说对的。最终公司股份比例是五十对五十,就我们和戴姆勒在里头。我们想了很巧妙的办法。剩下的就很好谈了,也很好合作了。十月就差不多能够确定宣布公司成立,现在因为还有国家审批。
合资合作经验
1.没有合资干自主,我认为把握不大,通过合资积累资金,干自主没有资金啊,钱从哪来?通过合资来培养人才团队,我现在干自主的基本全是来自于合资,要不团队从哪来?通过合资把人家的管理模式学过来。
2.现代的文化和咱们的比较相近。西方的一些大合作伙伴,他们的东西还是不适合咱们,为什么不适合?根上还是文化。我们和现代都处在东方文化中,他们的经验很容易就借鉴移植到咱们身上。
3.北汽在新能源方面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应该是国内各集团新能源基地产业规模建设和整个的配套是最强的。新能源汽车,我觉得完全靠自己干,那是扯!北汽选择国际上有最先进技术、最好产品的合作伙伴一块干。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