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合资的目的很明确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 11:23   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

  合资的目的很明确

  “在国外汽车企业大举侵占中国汽车工业之时,坚持走独立自主之路”,这是长期以来左延安为江淮写下的定义,而2005年发生的“闪离”事件才真正让这句话成为这个企业的标签。

  时间可以追溯到1998年,隶属江淮集团的合肥客车制造厂与现代汽车签署合约,通过技术引进生产现代客车。由此,江淮集团实现了在底盘和轻卡之外的产品延伸。

  2000年,左延安再次发现了国内市场的一个空白点——多功能商用车(MPV)。虽然再次遭到了企业内部一些同事的反对,但固执的左延安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直觉,引进了现代公司的H-1MPV,投产瑞风

  2002年3月,瑞风下线,当年即实现了4466辆的销量,比预期高出11.65%;2003年,瑞风实现了221.34%的同比增长率;到2005年,这款MPV便冲上了业内冠军的宝座。事后曾有江淮内部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透露,“现代一开始对于瑞风能不能打开市场是存在疑虑的,但是最后的表现韩国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客车和MPV的成功推动了进一步的合作。2003年,江淮与现代启动了重卡合作项目,两年后,双方联手开发的高端重型卡车格尔发问世。

  无疑,前后三次与现代之间的技术合作,缩短了江淮产品创新的进程。2004年,江淮对外宣称,已与现代达成意向,双方的合作方式将扩大至资本层面,按50对50的股比组建合资公司。双方将以重卡为起步产品,争取在2010年达到10万辆的生产目标。

  此时,江淮造轿车的消息已在业内广为流传,人们纷纷猜测左延安的下一个产品将是生产“江淮现代索纳塔”。然而,仅仅一年之后,现代却与广汽集团闪电签署了《广州现代商用车项目合作基础协议》,同时宣布与江淮的合作将在十年期满后终止。

  对于为何现代突然“闪嫁”广汽,左延安曾多次做出说明:“控制权上谈不拢”是主要原因。江淮汽车一直重视自主研发和品牌,希望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不丧失控制权,而继续自主研发。这与现代的目标——完全控制生产、销售两个关键部门有不小的差距。

  在与现代分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外界普遍认为江淮将走上一条“彻底的自主道路”,即不再与外国车企有任何“纠葛”。而事实上,正是借由这件事,江淮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2006年江淮的SUV车型瑞鹰上市。在谈及自主品牌的崛起时,左延安曾说过:“学习,一定要学习。汽车是传统产业,都看得见,摸得着。只要会学习,可以逐步缩小与国际优势企业的差距。”而瑞鹰正是江淮在引进瑞风时,消化、吸收现代技术,自主创新的结果。

  与此同时,江淮又再度敞开了合资的大门。经过4年谈判,2010年9月16日,江汽股份与美国纳威司达公司(Navista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签署《发动机合资项目》协议;之后,又与美国纳威司达公司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合资公司NC2 Global LLC(NC2)签署《中重卡合资项目》协议。

  这两份协议不仅宣告中重型卡车和柴油机发动机成为了江淮在商用车领域的下一个目标,更将左延安独立的自主理念——“汽车公司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否则丢失的不光是市场主导权,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落了地。

  按照协议,合资公司在合肥生产和销售的中重型汽车将包括JAC Sword、Gallop和International TranStar两个品牌,但“JAC自主品牌肯定是主流”,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纳威司达董事长尤斯蒂恩(Daniel C. Ustian)的认可。同时,最先引进的3.0L和4.8L发动机将可以匹配江淮现有的轻卡,彻底解决核心部件技术升级难题。

  目前,这家合资公司的审批仍在进行中,一旦获得通过,国内中重卡行业无疑将掀起一场波澜。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