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沃尔沃成就捷径效应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2月13日 10:55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2011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中国汽车企业开始愈发重视知识产权及品牌价值,希望通过自主技术和丰富的产品支撑起品牌发展的“奇点”。但是不可回避的是:与国外百年历史沉积的汽车品牌相比,实力羸弱的中国车企缺乏技术积累。这时,并购似乎成了一条快速找到“奇点”的捷径。纵观众多海外收购案例,真正实现海外并购的国内制造型企业可谓少之又少,而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后为其谋划的未来发展,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捷径范本”。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并非所有的并购机会都能成为寻找“奇点”的捷径。企业家的眼光往往注定了收购的成败。李书福曾经预言:“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企业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时间应验了李书福的这句预言。从“沃尔沃收购案”一年后看,不得不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做到了“抄底沃尔沃”。去年3月,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本次收购涉及金额18亿美元。

  如果单纯从生意角度说,福特汽车公司1999年花了64.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部净资产仅花费18亿美元,付出的价格仅有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吉利在买下拥有84年历史的北欧豪华汽车品牌后,买到了成熟先进的汽车技术:首先,作为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其次,沃尔沃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跨国汽车公司,仅沃尔沃品牌价值就接近百亿美元,整个研发体系拥有低碳发展能力,并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沃尔沃经过近百年沉淀形成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底蕴将成为支撑李书福汽车帝国的最稳固“奇点”,而李书福获取这一切的代价却相对较低,可以说,沃尔沃的捷径=眼光+机会。

  中西合璧,落地生根

  一次成功的海外并购,只能说是中国企业找到了快速发展的捷径,但如何走上这条捷径,则取决于并购后的一系列行动。在成功完成并购后,新生的沃尔沃迅速确定在大庆和成都建立生产基地,中国区总部和技术中心也在去年年初正式落户上海。这让沃尔沃汽车在华业务,从过去一家全国性销售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全职能的业务集团。

  为了做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发展,目前沃尔沃研发、生产、质量等关键团队都已来到中国。如今沃尔沃已经不仅仅把中国当市场,而是将其纳入全球整体管理的重要阵地,实现管理与技术的同步提升这将加速沃尔沃在华发展速度。特别是新成立的沃尔沃汽车中国技术中心将与全球其它研发机构一起,参与全球性产品的开发,同时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为中国设计产品,并为本土化生产提供大力支持。

  在完成收购到落地转型的过程中,沃尔沃的成功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其既很好的完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融合,又保持了其品牌的独立性。在沃尔沃中国和瑞典双总部运行情况下,新的组织机构更加扁平化,中西方高管共同制定决策,同时通过将沃尔沃品牌与中国国学文化的结合,真正做到了东西文化的兼收并蓄。李书福正在对沃尔沃的一切价值进行消化和延展,作为品牌的拥有者,他清晰的走在自己找到的捷径上:通过沃尔沃的复兴,建立自己的汽车帝国,参与全球竞争。

  一句“放虎归山”总结了李书福为自己设计的捷径。在众多可能中慧眼识虎,综合天时地利审时度势,在文化的冲突中寻找平衡,通过职能的本地化形成“奇点”。如果中国车企需要一条捷径,李书福的沃尔沃的确是一个最佳的范本。

(编辑:李欢)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