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推广细则发布专题 >正文

千亿扶持金被注水 中国新能源车困局求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 09:43   中国经营报 字号:

  假设一个蓄水池,一边往里灌水一边往外抽水,那么灌满这个蓄水池的时间将会变得极为不确定。而这,似乎就是当下中国节能与新能源车市场面临的尴尬状态。

  这个蓄水池就是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车市场,灌水的一方是国家相关资金扶持部门,而抽水的则是享受资金补贴的企业,或者说是那些让资金补贴无法完全发挥效力的外部条件。

  日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制定完毕,并将于8月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批准。该《规划》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将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但市场似乎并不给政策“作脸”——已经正式铺开的节能车补贴计划,正在因为效果与政策初衷的背离,而越来越遭到业内的质疑。

  而接下来,尴尬或许将再一次降临在新能源车身上。

  市场乱象 7月初,作为中国节能与新能源车鼓励政策之一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以下简称《节能车目录》),正式公布了首批入围的71款车型,入围标准是车型要满足1.6升及以下排量、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低20%左右的条件,入围后每辆车将获得3000元的补贴。

  “对许多车型而言,3000元的补贴掉进目前的车市里,根本就找不着。它(补贴)对车市拉动的效果与期待值差得太远。”一位上海通用的经销商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上海通用入围首批《节能车目录》的12款车型里,该4S店中仅新赛欧的销量提升明显(7月份比6月份多卖了20台),而其他入围车型的销量保持稳定。

  此外,在一些经销商看来,节能车补助似乎还在扮演着“火上浇油”的角色。

  “没有补助时,某款车可能已经降价5000元在销售,有了补贴之后,这款车的降价幅度就可能达到8000元。”一位自主品牌经销商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而那些目前还未进入《节能车目录》的竞争车型往往就会因此而人为地加大优惠幅度,“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本来就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因此新增加补贴相当于增加让利幅度,价格战被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其实,在一位汽车业内专家看来,目前节能车补贴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简单,“除了经销商短期行为之外,关键在于中国汽车市场并未形成一个稳定的价格体系。如果大家都严格按照市场指导价销售,那么此时补贴的作用就会十分明显了。”

  技术尴尬

  节能补贴政策没有实现对相关车型的巨大拉动,反而有“助燃”价格战火之势,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得不说是与政策制定初衷的背离。“发改委等国家部门制定该政策的市场初衷是提振市场销量,让车市回暖,但市场的表现却完全违背了节能政策的初衷。”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业内人士表示。而该政策的另一个初衷——借助节能车标准促进企业提升节能环保核心技术这一想法,似乎也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某汽车品牌市场部负责人则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相对于经销商,厂家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更为严重,部分车企为快速进入《节能车目录》名单,只是将原有接近达标的车型进行简单改进。

  据了解,《节能车目录》采用的油耗标准是基于《第二阶段限值》制定的,而其判断一辆车是否满足推广标准,主要考察两项关键参数:即整车整备质量(即汽车自重)及百公里综合油耗。

  据了解,整车整备质量越高,百公里综合油耗标准也放得越宽,最高百公里油耗为11.9升,最低为5.2升,每档油耗要求均为《第二阶段限值》的80%。如此一来,用增重来达标成了当下自主品牌企业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缩小相关外围部件或变窄轮胎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减少摩擦进而降低油耗的做法,也被很多自主品牌企业视为上策(相关报道见《中国经营报》7月12日汽车版)。

  “关于技术问题,说到底,还是政策标准太低,给了很多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位技术人员如是表示。

  政策考量

  虽然节能车补贴效果并不理想,但国家似乎并不准备收手,反而加大了扶持力度。《规划》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工信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在这1000多亿元的扶持资金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剩下一部分钱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以及试点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补贴无重点,这是现在业内对《规划》的普遍看法,而这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车在一些关键环节上的不到位。”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而眼下,节能车补贴效果的差强人意,似乎也在给补贴政策缺乏配套措施的局面敲响了警钟。”

  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汽车首席分析师程晓东认为,该《规划》是国家“十二五”产业规划的一部分,整体前景是向好的,“但在中国这样的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落实层面免不了会有些‘水分’。”

  程晓东所说的“水分”,主要指各汽车企业很可能会为获得国家补助资金,盲目上马项目,甚至巧立名目,将申请下来的资金挪做它用。“由于我国向来采取的是市场先、法规后的做法,因此只能等待市场出现问题后,才能制定相关措施,但相信随着新能源车及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监督措施。”程晓东表示。

  对此,国家工信部汽车处的一位负责人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为了彻底落实节能车和新能源车政策,相关政府部门将来一定会加大督察力度并定期抽查,以规范厂商的行为。特别是会加强对各地方政府的要求,建立节能减排评价考核体系,对未完成目标的政府和厂商进行责任追究。”

  《规划》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及步骤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

  为完成以上目标,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分两步走:2011年至2015年,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一方面提高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2016年至2020年,将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至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并彻底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编辑:hhauto)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