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最早制订规划的产业之一,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决定的。一是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万辆、销售879万辆,分别居世界第3位和第2位,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4114亿元,占GDP比重为1.66%,而且汽车产业对消费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很大。二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组织松散、竞争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深层次矛盾,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也日益显现。
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可以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正当其时。
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面广,2007年,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265万,与间接就业人员比为1∶11,带动间接就业人员3000万,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2%;二是消费拉动大,汽车消费中私人消费比例快速上升,2007年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80%,截至2007年底,已经有66%的汽车为私人拥有;三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大,2007年,我国有17.08%的橡胶、5.43%的塑料、1.86%的玻璃、4.27%的钢铁、5.98%的铜、9.56%的铝用于汽车生产,汽车产业发展还带动了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那么给上游带来的增值至少是1元,下游则至少是2元。
我们要看到,汽车将是我国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汽车产业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汽车产业对众多上下游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规划》的制定并不仅立足于汽车行业发展要求,与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石化等行业的规划也具有联动效应。更重要的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看,汽车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体现。
规划的目标和脉络
《规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着眼于未来三年(2009—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汽车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要求,围绕消费扩大、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等三条主线,提出了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汽车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扩大、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整车研发水平大幅提高、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等具体的规划目标。
“保增长”的核心是扩大汽车消费市场。2008年我国每百人拥有汽车仅为4辆,而发达国家已基本达到每百人50辆以上。因此,与发达国家汽车消费市场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不同,我国汽车市场仍处于增长期,巨大的城乡汽车消费潜力有待发掘。《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汽车产销增长目标,沿着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两条主线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城市和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考虑。既有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等直接或间接提高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措施,也有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等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的措施。
2.产业结构调整是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两方面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规划》提出,推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实施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规划》突出了对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侧重及政策支持,核心是推动汽车产品结构向节能环保方向进行调整。《规划》目标提出优化市场需求结构,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我国已取得了重大进步,部分新能源汽车具备或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推广条件。《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提升到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提升国际地位的突破口。
3.技术水平提升是汽车产业振兴的动力和源泉
对技术水平提升的政策支持,《规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并对重点支持的技术内容进行了部署,鼓励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制定《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这一点体现了《规划》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结合进行的深远考虑。为落实上述任务,《规划》提出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通过中央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控制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
相关数据显示,《规划》出台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逐月回暖,结束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延续下降趋势。今年1—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372.48万辆和383.19万辆,同比增长6.4%和9.43%。其中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41万辆,同比增长21.7%,销售量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70.63%。可以看出,对市场拉动作用明显,《规划》实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