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间,我们可以说创造了业内标杆,总结了一下,可以归为:‘国企的平台、民企的效率、合资的流程’的创新管理模式。”
三年前一片白纸,如今规模初具。短短三年时间,广汽乘用车掌舵人吴松带着一批广汽人,怀揣着梦想,成功地打造出属于广汽自己的自主品牌轿车。如今,这一切即将揭开最终的面纱,展现广汽造车的真实水平。
4月12日,南方日报记者探访了这个初具规模的产业群体,偌大的厂房一切都已经就绪,生产线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各个岗位上的骨干技术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同时,以“4S+S”销售模式的市场渠道开拓,也陆续进入尾声。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表示,三年间广汽乘用车成功实现从无到有,体现了广汽的自信,也体现了广汽乘用车“国企的平台、民企的效率、合资的流程”管理模式的巨大作用。
首年产能将达3万辆
“再过几天,在北京车展上,广汽乘用车的LOGO与首款车型的名称即将正式发布。”在十分简约的会议室里,吴松兴致勃勃地表示,如果说三年前,广汽低调地把自己关起来,独自练功造车,那么现在,广汽就要高调地把成果展现给消费者,体现广汽的造车深厚底蕴。
吴松自信的背后,是广汽乘用车整个项目的准备就绪,静待东风到来。目前,占地120万平方米的广汽乘用车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按照首期10万辆的建设产能,发动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车间的所有设备已经到位,正在进行正式投产前的最终调试。首款车型也按部就班的进行各项审批项目。
“工厂的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各个位置的骨干人员也已经配齐。”广汽乘用车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所有车间首期的产能是按照10万台的规模装配,并预备了20万辆的生产空间。
在整装车间,整条生产线的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多个技术小组正在不同的岗位上仔细检查。“我们整装车间已经具备了12万辆的生产能力,第一年的产能安排在3万辆左右。”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生产的需求,培训各个岗位的技术人员。届时,各个车间会根据产能的逐步释放,调整工作上岗位人员。
渠道建设进入尾声
与工厂的一切就绪同步,广汽乘用车的渠道建设也进入了尾声。据了解,广汽乘用车在吸收广汽国内首创的“4S”授权专营模式经验基础上,创新地采用了“4S+S”,即品牌专营的4S店+卫星店(Satellite)的集群网络销售模式。在中心城市的城区设立4S店,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客户感知广汽乘用车的品牌价值。同时,鼓励同一经销商布局、建立若干卫星店或快修店,让有车的地方就有其服务,逐次扩大网络覆盖,高效推动营销网络的拓展和品牌的维护,集群作战,形成强大网络。
“看了我们的车后,经销商信心十足。”吴松表示,相对于成熟的合资品牌,广汽乘用车作为一个新的品牌,在各个方面并不强势。但是,在刚结束不久的首批经销商意向商谈会上,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的信心十足,愿意与广汽乘用车共同成长。
吴松表示,对于广汽乘用车在市场中所处的阶段,广汽将关注经销商的投入产出,鼓励有条件的经销商实现区域专营,控制区域内投资者数量,支持和鼓励经销商做大做强。预计今年,广汽乘用车将建成50家4S店、七八十家卫星店,最终形成120家左右的投资商。“当一个地方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条件成熟时,鼓励经销商将经营良好的卫星店逐步升级为4S店,让经销商更放心地对市场精耕细作。”
新模式打造广汽效率
广汽乘用车作为广汽集团独资子公司,承载着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的重任。2007年,吴松奉命筹备广汽自主品牌项目;2008年,广汽乘用车在番禺金山大道一片荒地上开拓。如今,首期10万辆整车产业群已经初具规模。
短短的三年间,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吴松看来,正是广汽多年管理模式积累与创新的结果。“三年间,我们可以说创造了业内标杆,总结了一下,可以归为:‘国企的平台、民企的效率、合资的流程’的创新管理模式。”吴松表示,广汽作为一家国企,在操作平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与本田、丰田的多年合作,让广汽在企业的整套运作上,学到了外资企业的合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广汽乘用车具有民营企业独有的极高运作速度,实现了如今的成果。
也正因此,广汽乘用车首期项目原先计划投资43亿,开工建设之时下调为38亿元,最终在建成后下降到27个亿,直接节省了11亿元。并且,广汽在自主品牌领域虽然起步较晚,却选择了从竞争最为激烈的中高级车切入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郭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