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行业动态> 2010汽车两会专题 >正文

两会汽车“两张脸”:代表委员关注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 07:5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字号:

  汽车界委员、代表更关注汽车民生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正式开幕,“房价、教育、收入、户改”等民生类话题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在汽车界,民生话题同样是汽车界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政协委员、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的《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各项准备》提案,还是人大代表、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的《修改交强险中无责赔偿》议案,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民生倾向。值得关注的是,每年“两会”上都会热议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问题,仍然是今年两会汽车界代表委员的热点,唯一不同的是,在2009年国际汽车社会动荡不安、中国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大背景下,今年两会上,汽车界代表委员对中国本土汽车的发展前景,显得尤有信心。

  专题文/贺江华 图/新华社

  民本中国之一:汽车社会  

  在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的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各项准备的提案是直接触及到汽车界的民生话题。

  在提案中,李书福从“决策层、能源环境承受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市场竞争”四大方面提出了如何应对汽车社会到来的应对之策,更专业的政策调研、更全面的资源环境通盘考虑、更加旗帜鲜明的公共交通优先策略以及更加开放的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是李书福提案中的要点,而这些建议,也将对我们如何应对汽车社会的到来,如何解决汽车社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民本中国之二:低碳与小排量车  

  如果说李书福的提案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来为如何应对汽车社会的到来出谋划策,那么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的议案则更多是从微观层面关注汽车社会的民生话题,在她的《建设低碳汽车社会,加大节能环保型高品质小排量汽车扶持力度》的议案中,王凤英表示:发展低碳经济,加大扶持节能环保型高品质小排量汽车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践行低碳模式的最佳途径。王凤英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更加持久、有效的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包括制造环节、消费环节、国家部门政府采购环节等相关政策扶持,力促节能环保型高品质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并在全球新一轮汽车产业的博弈中掌控话语权。  

  民本中国之三:交强险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多,车主对汽车保险等用车环节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的议案《修改交强险中无责赔偿》,就直指交强险——这一近年来争议最大的汽车险种。

  左延安表示,在目前实施的交强险中,关于无责赔偿的规定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比如两车相撞,无责的一方应在100元限额内赔偿肇事车辆的损失,本条规定使原本的事故无责方只需向一家保险公司索赔的案件变成两家保险公司都需处理,增加了案件处理的成本,更增加了事故无责方的负担,本来没有责任却又为需要负责的人理赔,对无责方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左延安建议对这条规定,可以直接删除或采取其他措施,使之更加公平。

  民本中国之四: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表示: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国家应该加强多部委合作、大力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

  在议案中,曾庆洪表示:20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最高可能达到7000万辆,但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汽车产业发展和客户利益的保障,也给社会交通安全带来隐患,所以,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曾庆洪从“建立和健全汽车维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汽车维修准入门槛,并强化监管执行力度”,“做好汽车保险服务”两个角度提出了国家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的构想。

  关注本土品牌

  打响“中国车”概念  

  近年来,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一直是两会汽车界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2009年,中国车市高歌猛进以1360万辆的成绩荣登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宝座,而国外汽车巨头却因为种种问题变得风雨飘摇,此消彼长之下,今年的“两会”上,汽车界代表委员对本土品牌的关注更加强烈,而打造“中国车”概念的信心也更加充足。

  在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的议案《制定国家汽车产业品牌发展战略》中,王凤英从明确“中国车”的定义,实施“中国车认证企业目录”认证管理体系;对通过“中国车”认证的自主品牌,国家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国内消费者购买“中国车”;建立支持企业投资研发和应用创新技术的政策体系,鼓励自主品牌车企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大和落实自主品牌政府采购政策等角度提出了做强做大“中国车”概念的蓝图。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的关注点不同,在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各个代表委员对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打造中国车概念的前景都变得更有信心。

(编辑:大道无形)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