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过后,当全国人民依旧沉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悦之时,中国汽车工业再传捷讯:今年1~9月,全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实现961.27万辆和966.27万辆,中国汽车到10月份冲出年产销1000万辆大关已毫无悬念。在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10月13日本报记者特别采访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言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
对中国汽车工业60年取得的成就,董扬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他说,“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几代汽车人的努力下发展得很好,我们坚信,在世界汽车工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继续向中国转移的形势下,中国已经做好了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准备”。
政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董扬在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时颇有感慨,“二三十年前,当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外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存在很多疑虑,还有许多人认为汽车是夕阳产业。现在来看,这些疑虑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因为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今天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根本因素是中央制定的改革开放大政方针。”董扬说,改革开放后,国家颁布的1994年和200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都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董扬还充满感情地提到,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零产量到1000万辆的跨越,凝聚着60年来几代中国汽车人的心血,当年汽车工业的创业者们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不分昼夜,加快建设现代工厂。改革开放以后,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很多企业由于产品老化、资不抵债而退出市场,许多职工下岗分流,为我们今天迎来汽车工业大发展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依靠自力更生为国家做出贡献
应该说,从60年前中国汽车制造零记录,到2009年跨过千万辆大关,这其中要克服的困难不计其数。对此,董扬骄傲地说,“总体来讲,汽车行业没有更多地享受到国家的特别资源,我们靠的是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自力更生”。就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董扬向记者细数了几点:
第一,经过60年的发展,汽车工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造出了国民经济需要的汽车,而且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
第二,汽车行业向国家缴纳了大量的税收,平均每年缴纳的税款达到2000亿元,高于其他制造业。即使今年国家采取了减税政策,但由于汽车产量的提高,国家的总税收仍然呈现正增长。
第三,汽车行业负担了比其他行业更大比例的国有职工,或者说,中国汽车行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就像一支部队在转移阵地一样,战斗力强的部队坚持到了最后。
第四,汽车行业通过在发展中学习,使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很多新建汽车厂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第五,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现在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并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系统,这些都是前30年缺乏的,是我国汽车工业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第六,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界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前30年,在一汽引进苏联汽车技术的基础上,中国企业自主创建了东风品牌,开发出高于解放牌汽车技术水平的产品。改革开放后,在卡车、客车领域,我们采取了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发展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以开放、合资合作为主,所有参与合资企业的中方人员都在努力地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不仅中方的话语权在合资企业中得到不断加强,而且合资企业为全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虽然从现在来看,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的宣传力度不如其他企业大,但是他们的工作更加扎实,研发出了像一汽奔腾、上汽荣威、东风S30等这样好的产品。
第七,关于汽车出口,过去一直认为汽车行业是花大量外汇的,但是现在我们做到了出口大于进口,而且增长很快。
董扬认为,现在外界对中国汽车行业存有一些担心,比如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等问题,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迈向汽车制造强国是下一步目标
关于汽车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董扬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是汽车制造大国,下一步目标就是建成汽车制造强国,中国的汽车大企业要进入国际汽车大企业的行列中,在汽车技术方面,我们要和国际大企业共同引导潮流。”
在研究新的先进技术方面,董扬强调要建立自主产权、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简单采取“拿来主义”。他说,“我们拥有了巨大的市场,已经形成了汽车制造大国的基础,所以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自主成分。”
为此,董扬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为了形成强大的产业、迈向汽车制造强国,要牢固建立整车和零部件行业战略联盟关系;汽车制造业和销售服务的合作关系需待进一步成熟,最终取得双赢;汽车和相关产业(钢铁、橡胶、燃油)应该形成共同发展的战略联盟关系。
董扬说,“1000万辆,不是中国汽车发展中简单的产量增加,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对世界汽车产品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加上中国人的勤奋精神,我们可以在世界开创新的市场,为全世界提供前所未有、性价比更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