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怪:几十家企业都能生产新能源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 09:24  商用汽车新闻

  第2怪:几十家企业都能生产新能源汽车

  自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出台,国内众多客车企业蜂拥而上,新能源客车的产业化似乎指日可待。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已有17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开始涉足混合动力客车。这不得不让人惊讶:国内客车企业的生产能力骤然飙升至如此高的程度?

  这些企业果真都能生产新能源客车?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性如何?性价比又如何?

  产品好不好,用户说了算。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志一认为:“纯电动最环保,但是技术不成熟,市场应用难。而乙醇、氢燃料动力成本太高,所以我们目前使用混合动力。深圳五洲龙也生产混合动力客车,但是它们的技术有待考察,不能实现产业化,由于前期与福田的合作,将来采购新能源车辆的话还是会使用福田的。”

  而准备购买气电混合动力客车的长春公交集团技术部长刘俊兰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我们之所以选用12米气电混合动力客车,主要是天然气便宜,而且环保,但是气电与油电比起来还是存在缺陷,技术没有油电成熟,动力总成有缺陷。”

  “现在国内企业一哄而上,有些小企业,一年只生产数百辆车,就说能够生产新能源客车,这完全是在炒作概念。国家把钱用来扶持这些企业推广新能源是不对的,这些企业并没有核心的技术能力,把钱投进去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我觉得,国家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宇通、金龙、一汽、东风等这些具备了研发实力的企业中去。”在接受采访时,佘振清一语道破其中症结。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则反问起记者:“首先要问,新能源的关键技术是什么?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现在国内的企业几乎都不掌握这些关键技术,都是靠集成。没有自己的技术,就买国外的技术。因为现在国家都要求新能源车的自主品牌要占一定的比例。据我了解,某品牌的新能源车辆全部用的是国外技术,在上公告时就遇到了困难,通过做工作,后来有关部委就允许只要有30%的国产品牌就行。还有的企业用的是伊顿的混合动力系统,为了提高所谓的国产率,它们在外国生产的电池上贴上中国某企业的商标蒙混过关。这里边还有个问题,贴了这个企业的商标,还要付给它一笔钱,买单的自然就是国家了。”

  “新能源技术不行,不仅仅表现在使用‘新能源’的动力机构如电池上,还表现在一些配套零部件的性能不过关。举个例子来说,AMT起到动力耦合的作用,国内生产的AMT质量就不行。我知道有个城市买了几十辆新能源公交车,由于AMT出现问题,车辆都趴窝了。前一阵有领导去那边视察,公交公司勉强开出了一辆‘病’得稍微轻点的车接受检查,领导问其他的车呢?公交公司只好说都趴着不能动了。所以说现在企业的技术还不成熟,国家新能源计划太急了,缺少相关的约束条件,如自主技术的比例、出现造假怎么办等等。还有就是监管不到位,因此,虽然钱投了不少,但没有起到促进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作用。不过新能源实行得这么紧,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企业当初在汇报的时候说自己都准备好了。”这位专家说。

  王秉刚也承认:“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在可靠性上还存在问题,零部件质量与外国产品相比差距较大,混合动力系统研制不够细致。目前新能源车主要在公交领域应用,私人还不具备使用新能源车的条件。”

  差距有,而且还不小,却有如此多的企业涌进来,问题出在哪里?(余梦洁 采写)

(编辑:吴雪林)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