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
克莱斯勒还是没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当宣布实行破产保护的那一刻起,相信许多人都会生出几许惋惜。尽管之前都不怎么看好克莱斯勒的实力。
上海车展时,我特意去看了看克莱斯勒的展台。因为此前有消息说它可能不参展。没想到展台上“阵容”还是那么“整齐”。克莱斯勒中国的负责人说,总部原来打算不参展的,在中国业务部门的强烈要求和坚持下才改变主意。这位负责人说,总部的经费非常紧张,在克莱斯勒中国花费超过1万美元都得向总部报批。但中国的业务仍然得开展,如果缺席上海车展,就意味着告诉中国的消费者:克莱斯勒没了。
我同意这位负责人的说法,克莱斯勒作为一个像过去那样的企业可能没有了,但是作为一个品牌,它依然会存在。美国政府不会放弃汽车,也不会放弃克莱斯勒在北美乃至世界汽车市场的品牌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对克莱斯勒实行破产保护的目的,破产保护的核心还是为了保护。目的是想通过破产保护的方式,解决用正常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像债权债务人矛盾,与工会的劳资纠纷,股东与管理层更替撤换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与法律的介入,表明了美国政府对汽车工业的重视,在当前美国“三大”前景迷惘的背景下,可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我现在更关心的是美国政府能否最终实现“保护”的目的。从当前接触到的信息看,除了解决债权债务、劳资纠纷外,似乎一个重要的举措是:要为克莱斯勒找个“郎君”配一段婚姻。这个“郎君”可能就是菲亚特。对此,我着实有些看不透。
菲亚特这段时间以来很红。除了要参股克莱斯勒外,最近又高调表示对通用欧洲公司和通用欧宝感兴趣。如果最终全部如愿,这个曾经排在第十位的汽车公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菲亚特行吗?它有这个实力吗?许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特别在中国,会有更多人怀疑菲亚特的能力。
来看参股克莱斯勒。我们发现,菲亚特其实并没有拿出一分钱真金白银,只是以小型车技术等参股。也就是说,未来的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依然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靠美国政府贷款过日子,直到所谓的小型车被美国的消费者每年上百万辆地购买。我觉得这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还是那句话,克莱斯勒当前的困境不是有否小型车的问题,是成本过高、经营不善而造成的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联姻菲亚特不可能短期内扭转克莱斯勒,反而将北美的汽车市场让出一片天地,而且还要继续掏钱救克莱斯勒,这岂止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
美国政府在想什么?或者说是被谁“忽悠”了?日前,我见到了韩国起亚汽车公司的社长郑义宣,说起了菲亚特哪来那么多资金收这收那,郑义宣说菲亚特的背后有人在操作这些事。据了解,是美国的一家世界著名的投资公司。我忽然明白了,当前对于美国汽车危机的认识和由此引发的全球汽车业的重组,有许许多多的解读。有的是从企业自身的经营质量与水平去读,有的是从国际经济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去看,有的是从实体经济如何发展的角度去反思,有的则是从我们过去说的新经济的角度来认识。不同的读法决定了不同的做法。其实不存在谁忽悠谁的问题,只是各取所需罢了。但对美国政府“保护”克莱斯勒的方法,我至少看不出是想“保护”还是想“甩包袱”。事情明摆着,菲亚特进入克莱斯勒,解决不了后者的问题,对菲亚特而言却绝对是个好事。如果再加上收购通用欧洲业务和欧宝,这在资本市场是多么大的一个收购题材啊!但无论如何,这中间最大的赢家绝不是汽车公司本身。
美国的这次汽车危机,把世界汽车也搞得挺乱的。接下来,通用也可能破产保护,保护来保护去,美国汽车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世界汽车又将是个什么样子,都将取决于对于为何导致破产的认识。搞好了就会保护出一个健康的新公司。保护坏了也许什么都剩不下。我不看好菲亚特参股克莱斯勒。
(本栏目作者系车世界传媒总编辑、《汽车产经报道》执行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