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车展,信心与躁动中的秀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09:12  新浪汽车

  新浪首席评论员 李安定

  上海,随处可见明年世博会的会标,相应建设紧锣密鼓,如同08奥运会前的北京。09上海国际车展也在一种难以言表的自信与躁动中举行。

  车展变革的记忆

  24年前,第一届上海车展几乎没有給我留下印象;1987年的第二届上海车展却记忆犹新。当时展场在上海展览馆,庆祝晚宴在刚刚建成不久的上海宾馆举行。中国汽车界的头面人物都来了。展车却很少,桑塔纳唱主角,一辆桑塔纳旅行版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还有少量进口车,似乎是当时主办方之一的一家香港公司组织的。另一个印象,是观众在展馆里排起长龙,为的是领取汽车公司们发放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

  后来,上海车展越做越大,展览馆放不下了,又辗转虹桥的上海商城,直到2003“非典”那年,终于在浦东新建的会展中心落了脚。如今的上海车展“鸟枪换炮”,早就不用海外展览公司招商。尽管全球金融危机阴云密布,各大汽车厂商还是哭着喊着要来。大众、丰田、还有频临破产的通用,全球三大汽车巨头都组织了最大的阵容参展,据说规模比刚刚过去的巴黎和底特律车展有过而无不及。

  无论上海、北京,时下中国的车展展厅里永远是震耳欲聋,万头攒动。我一般只去媒体日,图着能看见一个完整的车身。想当初采访车展的记者吃饭时还坐不满一桌,如今注册记者数以千计,拿着各厂家媒体日发布会的时间表,在各展台之间穿梭赶场,如过江之鲫,让人看着眼晕。

  上海,打造品牌的“大舞台”

  说来有趣,因对轿车牌照实行拍卖造成的市场压抑,上海,今天对所有厂家,尤其是自主品牌和小型车,只是一个壁垒高筑的小市场;然而对展示乃至打造汽车品牌,却是一个“大舞台”。近百年来,“海派”商业文化在中国内地的导向和示范效应不可小视。

  上海,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轿车百年史。包容、精准、眼光独到、兼收并蓄,又不失自身底蕴的“海派汽车”文化,在新中国的60年历史中,一脉相承。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唯一持续量产的轿车“凤凰”(即后来的上海牌)就诞生在上海;80年代,第一个承诺把零部件全部送到德国大众认证,从而标定中国轿车国际化水平的“桑塔纳”曾是上海的骄傲;世纪之交,在同步引进先进车型的同时,建立合资汽车研发中心的是上海通用;三年前,上汽集团在收购罗孚技术软件基础上,开发出第一个中高端自主品牌荣威;斯柯达2007年落户上海大众,品牌得到迅速再造,明锐、Fabia晶锐甫一面世就占到同级别车的高端,最新的B级车旗舰车型又将在上海车展问世。且不说奇瑞起家时尾标打的是“上汽奇瑞”;吉利也把旗下的华普品牌放到上海生产。无论打造世界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上海都是一块“福地”。

  通用、福特、菲亚特,近年来纷纷把他们的中国公司、亚太总部从北京、香港、南京搬到上海;为的是重温从上海开埠,到20世纪30年代“万国汽车博览会”时的辉煌旧梦;而老牌的合资企业神龙公司,也把东风雪铁龙的销售部门迁到上海。希望改变连年销售的颓势。

  从上海洋房集萃的“新天地”,到浦东摩天大楼林立的陆家嘴,上海经典而又时尚的地平线,是诠释中外各种汽车品牌的最佳背景板。就在上海车展前夕,奔驰也把灵动、小巧、新潮的SMART的中国上市活动放在了上海。

  提升传统发动机技术才是亮点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的鼓励政策,尤其是真金白银的资金补贴,使“新能源”成为此次车展不能不赶的时髦。大部分中外参展商的展台上都有一款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亮相:或是科研阶段性成果的汇报;或是获得国家支持性投资的敲门砖,或者仅仅是一篇应景文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但是细细看下来,尚且看不到《规划实施细则》中提出的2009年至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5%左右的可实现前景。

  金融危机,尤其全球汽车业的困境,让政治家和公众对汽车业没有作出更大的“新能源“努力给予了巨大压力。然而,几乎所有汽车厂商的一个共识是,在“新能源”,尤其是节能减排的终极方案——氢燃料电池取得突破,并完成商品化、社会化之前,未来10年全球每年生产的五千万到六千万辆汽车中,传统内燃机汽车还将占绝对优势。因此,度过全球汽车业此次严冬,扎扎实实提升传统汽车整体技术水平,才是走出困境的立竿见影之举。

  上海车展前夕,恰逢通用董事长瓦格纳辞职,奥巴马总统对通用提出更严厉的重组要求。瓦格纳遇到的问题,劳工成本和福利过高是一个;资本市场运作遭遇金融海啸是一个;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上投入巨大,而忽视了传统发动机的革新,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不能不说是走向破产的症结之一。

  而德国大众,在新能源方面的不出风头,脚踏实地地在传统的柴油、汽油发动机技术提升方面不断创新,引领潮流,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成了危机中独善其身的汽车巨头。上海车展上,可以看到大众中国与旗下两个合资企业,历时三年实施“动力总成战略”,通过运用发动机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合变速箱等新技术的努力。到2010年,所有在中国生产的,超过一百万辆大众产品整体油耗和排放降低20%,功莫大焉。同样,吉利、华晨、奇瑞等自主品牌在传统发动机技术方面的创新也是展会的亮点。

  百年轮回能让中国汽车学到很多

  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汽车产业一直在向东转移,从汽车的故乡欧洲,向美国,向日本,向韩国,向中国转移。这是产业结构的一次世纪大转移,是一个百年轮回:20世纪初,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降低了成本,造就了美国汽车业的爆发式成长;50到80年代,日本靠精益生产方式,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后来居上;七八年前,又有谁能相信中国会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大国。

  中国汽车业的成功占了天时地利。但是不能不清醒地看到,眼下还仅仅是靠主打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品牌、研发、科技还刚刚起步。中国汽车业甚至还没有彻底走出散乱差的格局,产业重组路更长,远没有沾沾自喜,幸灾乐祸的资本。认真剖析全球汽车业的前车之鉴,其实能让充斥着浮躁的中国汽车业学到很多。

(编辑:二马)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