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燃油税政策可能出台 小排量车将获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07:58  第一财经日报

  刘彬彬

  酝酿了十余年的燃油税终于在这个最冷的冬天见到了一缕曙光,近期多种有关燃油税政策的消息似乎预示着它已经呼之欲出。

  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周发布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已联合召开了座谈会,并约请了税务总局、中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部门参加。

  一直以来,由于油价将因为燃油税而增加,以致汽车行业被认为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出台燃油税政策可能刺激小排量车以及第二、三辆车的销售,成为利好政策。

  对汽车销售影响不大

  燃油税政策会给车市带来哪些影响?这成为当下岌岌可危的车市最大的悬疑之一。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周发布的消息,座谈会就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降低成品油价格,同步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撤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问题,听取了地方政府和价格、财政、交通部门的意见。

  其中,专门提到了“适当降低成品油价格,同步取消公路养路费,撤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这些极具诱惑的条件,可能使燃油税政策出台成为促进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

  国务院研究室一位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出台燃油税政策主要不是为了控制汽车销售,而是和汽车使用有关。

  “现阶段国家坚持拉动内需、保证燃油价格稳定的原则,因此即使征收燃油税,最终燃油价格的变动也不会很大,基本会和征税前持平或略高一点。”上述官员告诉记者,“所以征收燃油税只会导致多开车的人多花钱,而不会对消费者购买汽车造成影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程晓东则认为,如果在征收燃油税的同时明确规定将来会逐步取消一些费用的话,对汽车消费市场反倒会有一定刺激作用。

  “对很多消费者而言,综合计算燃油税和以往的费用支出的话,征收燃油税以后可能对他们更有利了。” 程晓东对记者表示,“对想购买第二辆和第三辆车的消费者也是利好政策。他们可以平时主要使用一辆车,节假日开其他车出游,这些车就节省了养路费等以前的必要支出。”

  对各细分市场而言,小排量车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程晓东说:“出台燃油税政策对小排量车市场应该有挺大的推动作用,1.6升~2.0升排量的消费者也可能被分流到小排量车市场。”但是他认为,对高档车市场没有影响。

  “总体来看,各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都不会很长,预计在半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会逐渐适应,燃油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程晓东说。

  更加灵活的油价机制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下燃油税的税率在30%左右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太大的压力,也能够起到节能减排、减少使用车辆的作用。此外,燃油税的实施还将大大改进成品油的价格制定机制。

  国务院研究室的上述官员告诉记者,燃油税税率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国家要根据国内、国际的市场情况,通过及时调整燃油税税率,迅速、灵活地调整燃油价格。”

  近两年,当国际原油价格发生变动尤其是价格下降时,国内燃油价格的调整却总不能及时跟进的问题,一直受到汽车消费者的诟病。事实上,按照现有的燃油价格政策,作出调整的确要涉及企业等多方因素。

  现在的油价中也包含了一部分的税收,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在燃油价格上的,现在将燃油税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部分,“国家就可以将燃油价格的调整直接反映在税率变化上,而不用通过和企业商讨。”上述官员表示。

  他认为,国家在此时考虑出台燃油税政策,虽然税率不会太多改变目前燃油价格,主要也是为了今后能够迅速地上调或降低燃油价格。

  程晓东告诉记者,现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征收的养路费等要是进行调整的话,就涉及到政策的制定,非常复杂,“而转化为燃油税,税率就可以灵活调节了。”

  专家认为,在私家车以外,征收燃油税对客运、公共交通以及出租车行业的影响值得关注。“征收燃油税会导致客运、公共交通以及出租车运营的成本大幅上涨。”上述专家告诉记者,“所以首先要保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并且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谨慎调整税率。”他认为,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燃油税就会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对于客运企业以及出租车等的影响较严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长安铃木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