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迪张晓军:做为领先者 奥迪其实并不轻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14:38  中国青年报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

  10多年前,如果有人说一年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10万辆高档轿车,人们可能会认为他脑子进水了。记得上海通用成立时,别克规划了3万辆规模就受到普遍质疑,担心市场消化不了。即使到5年前华晨宝马成立,两万辆宝马还觉得将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因而也没有做国产化的打算,只做了组装生产的准备;而奔驰则公开宣称:“奔驰从来不在德国以外的地区造奔驰。”而今仅奥迪一个品牌的年销量就超过了10万辆,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告诉记者,奥迪今年销量还会有20%的增幅,就是说会达到12万辆。真是“沧海桑田”啊!

  奥迪在中国市场上把自己规模做大了,也大大增强了其他高档车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今不仅宝马扬言要扩大生产能力,奔驰也取代克莱斯勒与北汽合资生产奔驰,把E级车、C级车也一齐拿了进来。连以前只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日系高档品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和讴歌等,也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一些品牌看到奥迪在中国搞国产化,产品能更好适应中国用户的需求,利之所在,也开始了自己的国产化工作。

  2007年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仅超过了其他所有高档车销量的总和,而且也超越了奥迪在老牌发达国家的英国、美国市场,成为仅次于德国本土的世界第二大市场。奥迪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的确让其他高档品牌心存妒忌。

  张晓军说:“我们在中国高档车市场里面确实是起到了领先作用,但领先者并不轻松,往往会成为所有人追赶的目标。”原来奥迪在中国高档车市场上是一花独放,而现在算上雷克萨斯,至少是四雄争霸,这种情况的变化,无疑对奥迪是一种新的挑战。

  奥迪销量在市场上垂直增长的同时,张晓军感到面临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他们不仅需要在产品上下更大的工夫,也要做大量销售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包括加强网络建设,对经销商的硬件升级,对经销商人员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的培训,给经销商提供更多的支持手段等。他说,如果没有事业部的整合,没有好的管理、好的流程,A6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反响就不会是今天这么好。他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能够继续保持奥迪在中国高端车市场的领先地位。让他感到宽慰的是,他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005年年初,张晓军开始主持一汽大众奥迪市场销售工作,他前后经历了两段不同的工作模式。成立奥迪事业部后,他由主管变成了副手,但对奥迪事业部的成立,他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成立奥迪事业部一个目标,是为了把奥迪品牌塑造好,争取从德国方面拿到特别优秀的产品,技术上、品质上的问题,也能得到德国方面更多的支持。事业部成立后,从外部看是虚化了奥迪的话语权,事实上对业务的推进有好处,内部分工更加明确,协调更加快捷方便,人力资源得到很大的升华,对品牌形象、市场开拓、营销,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无疑是一项正确的决策。

  事实上从这一年起,奥迪的销售业绩提升得很快,2006年销量达到80808辆,2007年就超过了10万辆,今年有可能达到12万辆。尽管增长幅度没有竞争对手那样大,但是增长的绝对数奥迪仍然是遥遥领先。

  除国产车外,张晓军表示,他们还将把奥迪全系的车引入中国,“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让公众和用户对奥迪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原来大家可能认为,奥迪就是A6、A4,谈不上什么动感、尊贵,现在A8进来了、R8进来了,A5进来了,奥迪的品牌形象越来越丰满了,奥迪品牌价值所说的“尊贵、动感、进取”都具备了。而且以后在中国国产化的车型也会逐渐增多,包括Q5的国产,这些都会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张晓军分析说,近些年来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公务车市场,特别是高端车市场增长迅速,但同时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了。他们注意到竞争对手的增长率非常高,尽管奥迪的绝对销量还是在迅速上升,特别是在一些高端车核心市场,如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区,奥迪还是保持着领先姿态,但市场份额却在下降,因为市场的基数越来越大,因而他感到压力是越来越大。

  面对当前这种形势,他说:“哪个竞争对手都不能轻视。”奔驰和宝马,这些年来不断引进新的产品,新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雷克萨斯的产品比较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品牌做得也不错。奥迪在现有的市场规模基础上要有所提升,就要再加把劲,包括产品的引进。他举例说像这次A6L改款,德国是8月12日上市的,与在中国上市相差不到两个月时间。另外,还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产品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合中国的情况。

  张晓军还告诉记者,高档车市场的发展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广东、浙江等地外向型企业出口不畅,就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他说“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加上行政办公费用缩减5%,公务车销售也受到一些影响,新的消费税出台,对高档品牌、大排量车相对影响也要大一些。

  谈到压力时张晓军说,有长期压力和短期压力,短期压力是如何完成今年销售任务,如何在市场上保持我们目前的市场领先地位。长期来看更艰巨一些,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先到者,奥迪最早熟悉中国市场,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后来者开始不太适应,但是这几年,后来进入的品牌这些年也逐渐熟悉了中国本土情况,了解了中国市场,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变得成熟起来,这对我们来说竞争更加艰苦。

  本报记者 程远

(编辑:梁蒙)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一汽奥迪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