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然之旅 寻胜武隆喀斯特(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 11:16  汽车消费地理

  溪流清幽,山花遍野,山、泉、桥构成了神奇武隆的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艰难“申遗”

  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是大娄山、武陵山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受碳酸盐岩与砂页岩不同岩性分布影响,产生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数亿年来孕育出了鬼斧神工般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重庆武隆”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孕育出的芙蓉洞洞穴、天坑三桥和后坪天坑三个独立的喀斯特系统,具有喀斯特特征的世界性意义,这三个自然景观堪称“中国南方喀斯特三绝”,但却一直未能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7年6月23日,新西兰当地时间下午5时45分,在基督城的市政厅,伴随着最简单的和声,在新西兰土著毛利人颇具原始风味的表演中,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拉开帷幕。而此时,位于广西桂林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中心内,早已一片寂静,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在翘首期待以捆绑方式“申遗”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能在此次会议上一次通过。

  令人窒息的沉寂直到半个多小时后才被打破。“ADOPTION(通过)!”新西兰当地时间当天下午6时20分,在大会主席木槌声中,“中国南方喀斯特(岩溶地貌)”通过表决,成为本届世遗大会诞生的第二项世界遗产、中国的第34项世界遗产。

  “我经历了这次申报的全过程,应该说这里面充满了艰辛。”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海博士告诉记者,“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2007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也是我国首个捆绑申遗的项目。该项目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前至3亿年前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980平方公里的天然地带。

  其实,就在前述会议举行前,从新西兰传出消息,在世界自然遗产大会决议草案中,评估方之一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做出了不利于武隆喀斯特申报的评价:建议将武隆喀斯特列入第二批申报项目。这意味着武隆喀斯特将落选!

  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整个武隆县顿时成了一座“死城”,就连仙女山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对武隆打击挺大的,毕竟武隆已经准备了两年多。” 陈伟海回忆说,“但武隆方面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地展开了‘自救’。”

  对于那段熬人的日子,陈伟海并没有多说,但其中的一个“插曲”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在“申遗”过程中,武隆方面曾派人赴后坪天坑考察“申遗”条件,一名随行的工作人员在天坑边沿上意外滑倒,滚到悬崖边后,经过众人一番生死大营救才得以脱险。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历经了种种磨难后,武隆和其他两处喀斯特地貌终于跻身世界自然遗产。

  自然之道

  然而,“申遗”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这一宝贵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却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今年的低温冰雪凝冻灾害给当地植被带来一定程度的损毁,而在这些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的地区,土层较薄,生态脆弱,连续的自然灾害使森林植被恢复更加困难,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就可能加剧水土流失,进而给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破坏。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吉利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