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作为奥运会的汽车合作伙伴,大众汽车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范安德:讲到这件事情,我会想到2004年6月份,当北京市奥组委宣布大众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时候,我想起来当时还觉得奥运会是遥远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越来越近,我们发现投入的工作越来越多。
如果说我们作为合作伙伴,只是做一般性的工作的话,可能不会很累,但是如果你想要超越一般,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且我们提出的要求是让我们的消费者都有非同寻常的一种体验。所以对我们来说,工作是非常之重的。
大众集团在中国35000名员工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在过去97天进行的奥运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火炬接力,是大众汽车全力支持的。为了适应奥运特殊时期,公司内部做出了方方面面的变革,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团队。
在奥运期间我们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当然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客人,超过17000多名的客人。我自己和我的家庭在过去三个星期中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我们既然请来了客人,就要让我们的客人享受到奥运的激情,和我们提供的个性化节目。
我们为奥运会提供了将近6000辆服务车辆,为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提供服务。而且我们还特别挑选出了懂外语的司机,并进行培训。他们的驾驶技术很好,彬彬有礼,车辆非常干净。
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平常的一件工作,而是我们超越了一般的大家可以想像的程度完成了工作,我们对奥运提供的服务是超越寻常的。
新浪汽车:在这次奥运中,大众汽车得到了怎样的成绩?
范安德:这是哈恩博士(Carl Hahn,曾任大众汽车董事长,主导大众进入中国)写给我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我邀请他来北京观看奥运会,他热情洋溢地感谢我们为他们做的一切,而且他也意识到中国人民对他非比寻常的尊敬。
所以,如果现在让我来回顾奥运中我们取得的成绩的话,我觉得是在奥运之后收到来自各方面对于我们的感谢和好评,比如说来自奥组委、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媒体、国际知名人士给我们如此多的褒奖。此时此刻让我回忆起这件事情我觉得非常的满意,我觉得过去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愿意选择这样的机会。
新浪汽车:我对您刚才的表达的理解是,大众汽车对于奥运会的支持主要出于一种为社会奉献的心理,而不是寻求营销回报的战略?
范安德:我非常赞同你说的观点。当然营销回报肯定是有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奥运的奉献和承诺。您知道大众汽车是1984年正式进入中国,但是我们开始和中国接触早于1978年便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也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三十年。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我们不认为自己只是这里面的普通一分子而已,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合作伙伴,我们积极地参与过无数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对奥运来说,我刚才用一个词是“义务和责任”。作为中国的这样一件大事,在这个世纪中或者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来说就这么一次机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是有责任和义务来支持中国,帮助北京把奥运会做好、做成功。所以我更愿意用“积极的合作伙伴”来形容大众汽车。
新浪汽车:您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这一经历,带给您什么样的感触?
范安德:大约在半年前,我的团队中的奥林匹克市场部总监潘庆过来跟我说,我们现在有火炬手的名额,问我愿意跑吗?我说当然愿意跑,而且我也希望我的太太也能来跑(范安德的太太在中国做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所以,当时我的夫人是以环保志愿者的提名上报到奥组委的。不过我希望最好能在北京跑,因为到外地跑不知道时间上能不能实现。在七月份的时候,潘庆告诉我说,“老板,没有问题了,已经争取到了8月7日在北京跑。”
我觉得作为一个火炬手的经历,是非常个人的,难忘的一个经历,应该说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尤其是我和夫人一起,我们互相交接火炬,这样的一个机会对我们来说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了。而且我知道这次机会是奥组委特别给予我的机会。他们感谢大众汽车为奥运会做的贡献和努力。
所以我觉得当天传递火炬时的感觉真的太棒了。当时是在北京大剧院旁边的一个胡同里,人非常多,大家都拥挤在街道两边欢呼。我的儿子也在旁边,他看到我和妻子交接的这一瞬间眼泪都流出来了,那时我觉得特别激动。
当我跑完了以后,就上了火炬手的大巴,在车上还有姚明和很多其它名人,我看到他感觉非常亲切,我感觉和他们都在一起。虽然我们夫妻俩是车里唯一的外国人,但大家都想和我们拥抱在一起照相,我觉得和中国人特别亲近,我是中间的一分子。
我已经不记得我当时跟姚明他们说了什么话了,那个时候语言都不重要了,大家都能理解彼此要表达的意思,在车上的所有人都激动的不得了。
新浪汽车:您和您妻子火炬交接时接吻的照片流传甚广,这是你们之前设计好的动作,还是情不自禁?
范安德:这是自然的,这不需要设计,只要跑过火炬手之后,你就会情不自禁、热血沸腾。我在纽约的朋友在网站上也看到这张照片,也给我发来了邮件。
(文/梁蒙)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