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柯达董事会主席荣海德:法比亚08年秋季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6日 11:57  华夏时报

斯柯达董事会主席荣海德

  4月20日中午,刚与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一起揭开了全新Fabia的神秘面纱,斯柯达董事会主席荣海德便快步走进了专访室,这位高大的德国中年人不时地对房间中陈设的各种斯柯达画幅指指点点,与德国同行暗自交流,显然,对于合作方上海大众方面的努力,荣海德表示很满意,而话题,也就围绕四周墙壁上陈设的车型开始了。

  记者:Fabia是今年斯柯达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重头车型,同为A0级车,目前这一市场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斯柯达今年会不会采取更加有竞争力的价格来推进其在A0级车市场的销售?

  荣海德:Fabia要到今年秋季以后才会上市,所以只有到那时才能谈定价问题。但有一点可以告诉中国人,Fabia的价格肯定会像Octavia明锐一样极具竞争力。

  Fabia是一辆有着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特征的汽车。我认为它对中国的吸引力非常大,而且空间也很大,显得非常中国化,我相信它在中国市场上是很有竞争力的。我自己在布拉格的车就是一辆黑色白顶的Fabia,它的宽大空间让我这样个子很高的人也能够在里面坐得非常舒服。

斯柯达法比亚亮相北京车展

  记者:斯柯达制定了2012年达到100万辆的产销量目标,在这个数字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会占多少?您预计斯柯达今年在中国的销量会有多少?

  荣海德:如果我们在2012年完成100万销量的话,中国一定是斯柯达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基于目前在中国的生产线,斯柯达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中长期目标至少是3%以上,斯柯达每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车型。去年我们成功上市了Octavia明锐,今年Fabia将与中国消费者见面,明年Superb将来到中国。这样,斯柯达在中国的产品布局将覆盖A0级——A+级——B级,从中小排量到较大排量的多个等级的车型,产品布局初步完善。

  现在仅仅从明锐单一车型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1%。明锐是A级车高端市场中非常有竞争力的一款车型,它也的确是该级别市场中的先进车型。

  记者:您认为要达到这样的销售目标,这样的推广速度是不是太慢了?

  荣海德:斯柯达在中国推出的每一款车都是最新的车型,我们只引进斯柯达最新的产品,我们不会引进过时的技术。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明锐成为了中国市场首款搭载1.8TSI先进发动机的车型。

  记者:当初Octavia明锐上市的时候,一些人觉得应该采用上海大众的销售网络。为什么斯柯达要新建销售网络?据我们的了解,销售网络与您之前的设想还是有差距的。您如何看待?

  荣海德:虽然我们现在在中国的经销网络相对规模较小,但发展得很快,明年斯柯达在中国的经销网络还会不断拓展。截至去年年底,我们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家经销网点,这一数字在今年年底将会翻倍。其实斯柯达在中国销售网点的建设可以进展得更快些,当然,我们的发展速度还要与大众在中国的整个渠道整合速度保持一致。

  记者:至2009年,斯柯达每年都有新的计划,Octavia明锐已经在中国市场有很好的销量。您对将来有什么新的打算?

  荣海德:Octavia系列是斯柯达全球最畅销的车型,在欧洲市场备受用户欢迎,尤其是我们的Octavia Scout非常畅销,它是一款非常适合家庭的车,我们的消费者都很喜欢。斯柯达明年将在欧洲推出一款小型车,我们称之为Yeti。我们有可能将它引入中国,消费者可能会在中国看到这款车。

  记者:去年斯柯达明锐车系遭遇了产能问题,有鉴于此,斯柯达是否考虑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采购体系?或者依然是在大众主导之下来完成采购工作?

  荣海德:对于共享零配件,我们与大众集团共享采购体系;对于那些具有斯柯达特征的零部件,如内饰等配件,我们会考虑在中国拥有自己的供应商。去年,Octavia 明锐由上海大众根据大众全球严格的标准挑选,没有从斯柯达的欧洲供应商采购。

  记者:到目前为止,斯柯达与上海大众的合作已经由磨合期进入了稳定期,您怎样评价双方的合作关系?

  荣海德:斯柯达在中国发展的初期阶段,上海大众赋予了斯柯达品牌更多的技术和内涵,正因为有了上海大众的雄厚基础,才有了斯柯达的快速起步。在以后的发展当中,斯柯达的百年历史以及斯柯达独有的品牌形象将日益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和喜爱。(记者:孙斌)

(编辑:刘胡子)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