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商用车副总黄刚:比国外企业更了解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16:05  新浪汽车

  主持人:黄总很谦虚。其实东风包括国内的企业都要走出中国进军欧美市场的时候,一些国外的巨头可能在中国市场上想分一杯羹。这次车展曼恩、奔驰带来了最新的卡车产品,也是活动搞得比较热闹,赚足了眼球。不知道您有没有参观过曼恩和奔驰的一些卡车,与它们的车辆相比,我们的车有什么特点、优势、不足在哪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黄刚:我参观过他们的展台,不仅在北京车展上看过他们的产品,而且我到汉诺威车展上看过所有欧洲厂家的产品。跟他们相比较,我认为中国的重卡,不仅仅是东风,从技术角度,我们跟它们的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如果满足中国市场和客户的要求,我们并不存在太多技术上面的弱势,可能是细节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可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第一是成本的优势。国外的重卡,比如我们拿一个6×4的重卡来说明,进口车大概要80万到100万,而东风的天龙重卡,国内比较高端的品牌,价格会在30万左右。我们只有它三分之一的价格,我们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刚才我讲到我们可能劣势在产品的细节上,比如说我们有一些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人性化。这是一个。第二,我们的零部件,因为我们注意控制成本,中国的用户对价格非常敏感,同时它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为了满足中国客户对产品价格的要求,有的时候我们采用了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一些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也是导致我们产品可靠性跟进口车比有差距的地方。我们现在考虑一个新的策略,适当提高产品的成本,使它的质量能够显著提升,以中国化的价格提供接近国际品质的产品,这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相信以这样的策略,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上不太容易跟本土的品牌竞争。

  主持人:的确,您说的就是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又要发挥我们的优势。但是我们现在也注意到,进口的这些商用车企业,它们已经发现了在走进口这条路的时候,他们车的价格过于昂贵,与我们的竞争力上、性价比上相对差一些。昨天我也和曼恩的老板和奔驰的老板都做了访谈聊天,他们也都几乎说会考虑在中国本土做合资企业,如果他们在本土有合资企业,也应该说在成本上、服务上跟我们享受同样的优势了,我们怎么办呢?

  黄刚:我也注意到像MAN,还有其它的一些国际公司,都试图在中国实行本土化。但是我并不认为他们本土化就一定能够使成本中国化。因为它们的开发还是在它们的总部,在欧洲。可能也会有面向中国的一些差异化的开发,但是他们从开发的成本,到基础的零部件平台、供应商体系,应该还是欧洲的标准。它们可能会比较谨慎,去选择中国的零部件。

  东风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接近40年,我们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了解,对成本控制的这些方面,应当是有优势的。但成本只是一个方面,真正在中国市场上能够立足的话,还应该有对中国市场很好的理解。商用车的用户,不像卖乘用车相对来说是属于高收入阶层,我们的用户很多是属于创业致富初期的个体客户,并不是像欧洲那样的大型物流公司,理解中国市场上客户的要求,是我们的优势。当然我们也在关注像欧洲成熟市场的客户需求,也就是追求高速、高效高速的运输要求,因为中国市场现在也开始出现这样的用户,这样的物流公司他们更加追求高可靠性。我们也在开发这一部分的客户,因为我们也在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还有我们公司对客户服务的能力。所以,我始终觉得对中国民族的卡车工业充满自信,至少在我们的本土,我们不会把这一块市场拱手相让。

  您刚才说您采访过MAN的这些老总,不知道他们怎么评价。

  主持人:刚才听了黄总的介绍,觉得黄总对咱们自主品牌是非常有信心的,一放慢是基于对中国市场自己的了解,一方面是我们的产品非常适合中国的情况。其实你刚才问我的问题,曼恩的老总也认为他们想急于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这是他们做的事情。大家在这个市场竞争,肯定都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编辑:吴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