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我们现在知道怎么造车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6:05  南方周末

  北汽掌舵人徐和谊坐在他宽大的办公室内,办公台对面的白墙壁挂着“贤聚”两个字,墨迹斜下方的樱桃木书架上,摆着海尔张瑞敏的几本著作及徐和谊与张瑞敏的多张合影。

  徐和谊多次向同事朋友推荐海尔的书。“我最钦佩张瑞敏的创新精神与用人方法。”

  出任“北汽控股”董事长职务一年多时间以来,身担“改造北汽”重任的徐和谊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用人,如何把有才能的人聚集到北汽。

  徐和谊用《张瑞敏管理箴言100句》中的段落对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人”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我们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设备不好是人不好,零部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所以,“小到家庭,大到企业,人的工作最重要,人的工作难度最大”。

  新年刚过51岁的徐和谊点燃“中南海”香烟,北汽诸多烦心事务让他眉头紧锁,他顺手把旁边的窗子拉开一道缝隙。2008年1月中旬,北京冬天清冷的空气吹进室内,穿着雪白衬衫的徐和谊并不为寒冷所动,这位炼钢出身的“拼命三郎”也许早已炼就钢铁般的意志,来对抗寒冷,对抗压力。

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
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  徐 钟/摄

  从首钢带来了什么

  南方周末:在北汽人眼中,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出自北汽,对于这个争议,您能否给出一个正确答案?

  徐和谊:从轿车出厂的时间来看,一汽比北汽早了一个多月,都是1958年,我们的历史记载是6月20号,一汽是5月12号。但当时北汽造车造得多,一个月造出100辆。

  前一阵在一个仪式现场,我还看到一辆“井冈山”车,还能开,我最近在筹备厂史博物馆,到时会把这些车都收集起来,否则都没了。

  南方周末:50年后再看这辆车有什么感觉?

  徐和谊:感觉这辆小车太简陋了,那真是,两个白沙发放四个轮子,再扣个壳,就是一辆车。当时,造出100辆车全靠一种精神。

  南方周末:您从首钢过来,被称为“拼命三郎”,汽车是全新的领域,您带过来了什么东西?

  徐和谊:首钢有很多好的传统,我肯定把很多好东西都带过来了,首钢大集团的管理还是值得其他行业学习的。首钢做事认真,讲诚信,务实,这是很多企业都应具备的素质,但一批老的国有企业,因体制的原因,历史的问题,这方面还要加强。首钢的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这些好的作风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

  南方周末:“拼命三郎”的称号如何得来?

  徐和谊:我是搞生产出身的,受累的命,干具体活的,如果我不搞生产,而是搞研究的,可能再拼命,谁也看不到。

  钢铁行业属热加工,生产行业又苦又累,它和汽车行业冷加工不同,它的钢炉一年四季没一秒钟是停的。

  南方周末:对比两家北京大企业,北汽和首钢还有什么不同?

  徐和谊:北汽“头小身子大”——身子比较强壮,脑袋比较小。下边企业的实力强,因为先有这些企业,后来才组成北汽集团,这点和首钢不一样。

  钢铁产业上下游连接紧密,从工艺上看,它是串着的。汽车不是,冷加工企业相对比较独立。现在北京市里提出北汽走集团化的路子,所以我面临的课题目就是,怎么才能把过去的控股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一个集团公司。

  这需要(北汽下属)各企业从上到下,同心同德地按照集团化路子走,但并不容易。

  南方周末:北汽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各板块问题积累比较多,您认为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哪里?

  徐和谊:北汽走集团化道路,整个管理团队确实需要一种革命。当然北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支持,同时风风雨雨50年,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其中就包括人才。我接触了一些人,现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心声,都想为北京汽车工业的第二次辉煌做些事情,主流是非常好的,干部心气十足。

  但长期以来,北汽的管理机关也形成了一些不利于企业快速前进的风气,有一些墨守成规的规矩,这显然要改。有些人从开始工作到退休恨不得永远在这个企业。大家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思考问题,时间长了就造成格局“散、小、乱”,不听指挥。

  所以我最近会做一系列的调整,首先从人事制度入手,做出一个新的人员管理制度和薪酬体系,我要把真正的人才留下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滕比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