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可能已记不起他来了。但如果我们还记得起2002年6月,天汽与一汽实现战略重组的事,就会想起推动这次重大重组的关键角色之一、天汽集团董事长张世堂。
今年春节前夕,我意外收到了天汽集团总经理林引的新年贺卡,当时甚感惭愧。这些年看到了太多的“大好形势”下,那一张张“风光的脸”,却差点忘了曾经为了今天的“大好形势”而付出过的张世堂、林引他们。
天汽集团曾经是中国汽车工业八大集团之一,重组前他们的日子也应该是过得去的。突然将该集团业务中核心部分———夏利股份50.98%的股权以及华利公司75%的全部中方股权转让给一汽,这在当时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不说别的,作为董事长的张世堂,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官位“架空”了,权力变小了。
中国汽车工业应该走联合重组的道路,这句话说了不知多少年。但在“天一重组”之前鲜有成功案例。究其原因,说到底就是“利益”二字在作怪。地方利益、个人利益摆不平,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分不清。就是没有国家利益可言。“天一重组”尽管可以称之为强强联合,但按传统的、功利的眼光看,过去的天汽没有了。张世堂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跳出了这个狭隘的利益圈。
退一步讲,如果张世堂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官位和权力,就算天津市政府方面决定重组,具体操作的企业领导层也可以想出种种办法、找到种种借口拖延时间或改变上面的决定。
想起张世堂,我对他们表示尊敬。再提起张世堂他们,是因为当前上汽与南汽的重组与当年的“天一重组”惊人的相似。同样是两个曾经是中国汽车工业八大集团间的重组,同样面临着“利益”二字。有的说,双方的谈判还没有结果是因为股权百分比的问题;有的说是因为南汽方面原有高层人员的安排问题;还有的说,南汽方面认为有信心将名爵重振雄风……
对上汽与南汽的重组,许多人从许多方面都已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分析,大道理说了一大堆。笔者无意介入上汽与南汽重组谈判过程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想说“上南重组”应该谁主谁从。但是,假如这中间真的因为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均衡而导致重组受阻,我倒想说这么两点。
一是合比不合好,早合比晚合好。上汽也好,南汽也罢,不是属于哪个人的,“上南重组”当然不是企业哪个领导想不想、愿不愿意的事。为什么是上汽和南汽谈重组,而不是一汽与上汽或者与南汽谈,与其说双方有互补性,不如说是因为有互斥性。说得再直接一点,“上南重组”的核心就在于荣威与名爵。不用回避,两个系统运作两个品牌,中国企业间内斗在所难免。
也许有人说,让两个企业竞争没有什么不好。但我认为这不是竞争,更像是在赌气。竞争能强身,赌气则要伤筋。在这个时候,我想这样的话更受欢迎:企业都是国家的。国有资产因为这样的竞争而受到损失,这种竞争不值得倡导。
二是大气一点,超脱一点。这不是指双方太小气。大家都知道,“上南重组”惊动不少高层领导,足以看出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换句话,这已不简单是两个企业或者两个地方政府的事了,更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最近我不断听到,某某人对重组不积极,是因为希望引起重视,在将来谋个好位置;某某人可能会在新的企业中担当领导。诸如此类的传说,提醒当事双方一定要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倘若,重组过程中掺杂了这样的个人色彩,那么,对重组是不负责任的,对企业的未来是不负责的,对国家利益也是不负责的。
“上南重组”当前正处在关键时候,我相信双方有智慧实现重组。但我更愿意说,这个时候,“天一重组”和张世堂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
想起张世堂,说张世堂,大家还要学习张世堂啊!吴迎秋/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