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极 试驾东风日产轩逸(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6:23  世界汽车

东风日产轩逸外观图片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名为《无极》,实在很是无趣,如今日产全力推出一个以无级变速器为主导的车型,可比那个《无极》有看头。

  日产—这个一度低迷的日本大厂,在与雷诺联合之后,又唤起了活力。近些年来新车推出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换代车新接二连三地推出。在“公爵”、“风度”、“阳光”之后,一度为日产创下不朽功绩的蓝鸟,也换代了。

  如今汽车市场不断细分,而日产也真是把“细分”做到了“极至”。目前日产在中国大陆(东风日产)生产A级和B级两个车级中竟有5大车型。从颐达(骐达)到天籁,其中夹杂阳光、风神4号,现在又有了轩逸

  据东风日产表示,轩逸上市之后,风神4号依然会维持生产。新一代的蓝鸟和上一代的蓝鸟会由于价格、装备水平等因素占据各自的细分市场。

  换季风起,外形统一

  外形上,轩逸秉承了日产这一季的设计风格。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轩逸和天籁及风雅系出同门。2700毫米的轴距,加之4610毫米的车长,使得轩逸的尺寸已经处于A级车型的“上限”。在和雷诺联合之后,日产在外形设计上更多地融入了欧洲风格和艺术化元素,使得这一季的日产车,多少显露出一些欧洲的设计取向。

  主推CVT概念,欲树品牌特色

  这年月,各个车厂没点儿看家绝活怕是不行了!马自达正潜心研究自己的转子发动机;斯巴鲁大力吹捧自己的恒时四驱;丰田四处叫卖自己的GOA车身。日产则努力地推出自己的CVT变速器。

  在许多的踏板式摩托车上,早已广泛使用CVT变速器,而日产首次将CVT带到了3.5排量的天籁上,这在CVT变速器的扭矩承载极限上是一个突破。CVT变速器拥有许多传统齿轮式变速器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保持发动机最佳牵引力转速、巡航时降低发动机转速、减小换挡冲击方面均是齿轮式变速器不可抗衡的。

  在CVT变速器的推广方面,奥迪已经做了许多的努力。而日产强调自己的Xtronic变速器和奥迪的Multrotronic在技术上最大的差别在于——奥迪采用链式传动,而日产使用带式传动。据说相比奥迪链式传动,带式传动的噪音和震动更小。也许日产也很无奈,奥迪CVT上的那条“钢链”是专利技术,想用也不行呀!

  日产自1992年开始独立研发CVT变速器,目前装备在轩逸上的已经是其第三代CVT系统。理论上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并且在轻量化上下足功夫,相比主要竞争对手的CVT变速器,更为轻巧。特别值得夸耀的是,该变速器为终身免维护设计,免去了用户更换变速器油的麻烦。

  动力系统全新组合

  除了全新的Xtronic变速器,轩逸还搭配了日产全新研发的MR20DE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说是针对轩逸全新开发,配合CVT变速器,在经济性、加速能力、轻量化上下足了功夫。

  MR20DE采用全铝合金制造,大力压缩其自身重量,并采用精细工艺提高气缸内径的真圆率,辅以日产的C-VTC(连续可变正时系统,功效与VVT-i相当),使得MR20DE拥有100千瓦的最大功率和189牛·米的最大扭矩,虽然这一输出能力并不算十分突出,但MR20DE是少数满足欧IV排放标准的2.0升发动机之一。此外,目前国内多数的2.0升发动机都用于B级车型,而MR20DE只是负担一台大号的A级车。

  内装大吹“家装”风

  在日产这一季的设计理念中,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饰家居化。座椅整体造型像个“鲍鱼”,与人体背部及腿部曲线贴合紧密,并且相比欧美车型更适合东方人驾乘。操作台设计得较为低矮,有助改善驾驶者的视线。前排中央扶手设计得很有特点,从排挡座开始全部贯通,扶手面打开之后能容下一个15寸的笔记本包或者一个“奶粉包”之类。也许日产可以找Gucci或者LV设计一个专用的“奶粉包”,会更有赚头。

  仪表盘的设计较中庸,对于一款家庭车来说算是适合,别致之处在于:没有水位表,而用水温报警灯来代替。自动空调系统使用带有刻度的转盘来操作,也许日产觉得这样更为直观。挡杆的设计简洁流畅,手感不错。挡位锁下方有运动模式开启按钮,开启后CVT变速器会自动保持一个较高转速,以获得更好的加速能力。而这一按钮的位置设计相当合理,驾驶者再也不用低头寻找“S”按钮了。

  从驾驶座看,A柱似乎较宽,应该是出于车身安全结果的考量,但也略有妨碍驾驶者的视线。就整体做工水平来说,与“阳光”、“颐达”处于同一水平。

  驾感依旧日本风格

  无级变速器带给轩逸毫无顿挫的换挡感受,并且在以百公里/小时巡航时,发动机转速始终低于3000转/分钟,机械及胎噪极小,在风噪的“掩护”下,根本听不见发动机噪音。此外,低转速就表示它能为车主节约更多宝贵的燃油。起步时,油门响应略有滞后。主观感受上,CVT变速器传递没有齿轮变速器那么直接。

  转向机构给予驾驶者较强的助力,同时也造成了较为轻浮的印象,转向机构对转向指令的响应欠直接,响应也略有滞后。悬架系统加入了称为预负荷减震机构,但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弯道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侧倾。车身循迹能力尚可,在机动状态下,车姿还算稳定。

  高速行驶并非轩逸的强项,轩逸在抑止“上浮”方面明显不如它的“兄长”天籁和风雅,高速时车身上浮感明显,随车速提高,行驶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车身较易受到侧风的影响,特别是在140公里/小时以上尤为明显。

  在制动能力方面,轩逸的表现令人满意。虽然四轮盘式制动器的直径不大,但制动力稳定且强大,热衰很小。

  进行测试十余台轩逸都表现出一个同样的问题,无法长时间维持最高车速,也许是出于对发动机及变速器保护的考量。实际行驶的最高车速在190公里/小时左右,而轩逸维持该速度的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之后发动机转速被限制在4000转/分钟以下,车速大约会保持在140公里/小时以下。

  意图打破传统分级方式

  轩逸的出现,对传统分级方式是一种挑战。2700毫米的轴距已经达到B级车的标准,已经超过马自达6的2675毫米,而车长比典型的B级车BMW3和奥迪A4都要长。其高端车型装备HID前灯、NAVI、蓝牙电话等装备,在国内A级车型中是罕见的,而16.78万~19.98万元的价格,在国产A级车中也达到了“上限”。

  试车、摄影、撰文:何亦亮

(编辑:郭海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东风日产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