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时间已经过半,众商家也都在期待着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高峰,市场上的降价优惠声浪也此起彼伏。在买卖双方看来,“金九银十”似乎只有一个意思——降价。但经过了2002、2003两年的车市井喷,从2004、2005两年来看,“金九银十”的市场效果已经不明显。如果说“金九”尚可,“银十”则基本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就商家而言,如果没有了“金九银十”,是否连降价也失去了由头?
提出以上疑问的原因,并非否定降价对销售的拉动作用。厂商经常抱怨说,任凭用何种营销手段,现在的消费者基本都是“管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只有降价最有效。但这结论不正说明商家在营销方面有点儿“黔驴技穷”吗?而且,“金九银十”给消费者造成了持币待购的期望,降不到心理预期绝不会出手。所以,降价这把双刃剑在“金九银十”期间的副作用依然存在,以至于厂家9月份推新车的策略也在持币待购的阴雾笼罩下,达不到预先设定的期望值。
当然,寄希望于旺季的做法在国外成熟的市场上也有例证,但“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场状况在国内外早已皆然。尤其是国内这两年的10月销量不仅远低于9月份,更是低于上半年的部分月份。原因之一则是消费者把降价的希望寄托在了又一传统旺季——12月份。如此反复下去,在旺季与降价之间也就有了扭曲性的关联:旺季意味着降价,但降价不一定带来旺季。
其实对于汽车消费而言,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车主认可,尤其是大多数车主是初次购车,对于日后会发生的许多问题根本不太了解。商家如果真的能够从车主利益出发,不是只做卖车这一槌子买卖,把利润点延伸到售后服务上,打造好服务品牌,再配以目前惯用的降价优惠,相信更能打动购车群体的心。比如说,现在有些车辆从厂家4S店流到二级市场,价格虽然比4S店便宜,但还是有多数消费者坚持到店里购车,以保证售后服务到位。
今年的“金九”日程已过半,效果尚未见分晓。待以后旺季、淡季没有了明显分别,各商家又只会降价,到头来“你降我也降”,落得个“降了也白降”,那可就真是自酿苦酒自己喝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