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学艺 自主开发 长安汽车集团海外造车全案(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10:43  中国经营报

  点评:学习的革命

  基于“长安案例”,很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合资解决生存问题的中国车企正以自主品牌为核心谋求永续发展。但是,在我看来,世界汽车巨头已经形成强大技术体系和深厚积累时,要让新崛起的高举自主品牌的中国车企从整体技术上实施原创性自主创新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中国车企争抢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只有另辟蹊径,从最近的东邻日本、韩国取得造车真经断无可能。因为,日韩企业正把中国市场看成是重振之地。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产能过剩推促使西方汽车巨头到中国寻找出路,许多优秀的独立汽车技术研发企业因面临市场萎缩导致“能力”过剩,更要到中国觅食,加之因国际汽车业大盘不景使得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过剩,这就给了中国车企一个缩短技术差距、降低成本扩张的良机。事实上,长安就是在进行一场典型的“体外循环实验”:即技术饥渴与市场饥渴的有效对接。西方汽车界日益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最好方式是分享而非禁锢。通过与这些外国企业新一轮的合作,改变中国车企长期依赖合资、技术并购、委托开发的单一模式,让中国本土车企步入新的学习途径以把握国际水准的造车门道。

  上汽、南汽瓜分破产的英国MG ROVER是一种拿来的方式,上汽搭载通用并购韩国大宇,上汽独吞韩国双龙是另一种拿来方式。以前华晨、哈飞的整车委托设计,现在长安、奇瑞等在发动机上的联合开发,各家自主品牌企业都在只争朝夕寻找最适合自我快速发展的方式方法,充分体现了获得更大自主经营空间的本土企业在掌握国际化的生产汽车技能后,要追本溯源造车真谛:从整车造型设计研发到系统性的工程设计。长安在海外,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不满足于“产权”的一时获取,而是苦心孤诣寻求“真知”的长久拥有。

  我们应冷静地看到,中国车企目前有能力并购的只能是些处于破产或生命周期末端的衰老企业,那些国际上独立设计和技术公司大多数规模实力偏中小,世界汽车巨头仍掌控着绝大多数汽车新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应用。中国本土车企要在国际上做强做大不可能指望通过弱弱联合来达到,关键还要通过较长时间不懈努力和积累形成自己的技术源泉和核心竞争力。“近利”似无可厚非,但“急功”行为反映出中国车企的躁动与盲动。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积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开放式合作勇于走出,自主不是完全拒斥合作,相反,躬身求教倒是获取知识的不错选择。自主开发,来不的半点浮躁与浮夸,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持久掌握、自控核心技术,且有量产规模的车型平台,这是中国车企打造自主品牌的关键点。通常来说,自主创新大抵可分为三个层次:外围创新、核心创新与集成创新,长安们正处在由核心创新向集成创新的关键阶段。而且,现在大家应该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中国车企的自主品牌建设,方法抉择、坚守比速率拉高、提升更为要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长安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