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车身变形的测量
(一)车身变形测量的基本概念
车辆在碰撞、刮擦事故中,车身构件或覆盖件发生局部变形,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做出损伤的鉴定。当车身出现整体变形时,则必须进行正确的测量,才能制定合理的修理工艺,准确估算工时费用。
1. 车身测量的目的
车身测量的目的是确认车身损伤状态和把握变形程度的大小。碰撞造成车身整体定位参数发生变化,会严重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车身整体定位参数是指直接影响发动机、底盘和车身主要构件装配位置的基础数据,如前轮定位参数、两侧轴距差、传动轴输入输出角等参数。
这些数据的变动影响到车身修理工艺和方法的制定,因此,车身测量是定损的重要依据。
2. 车身测量的基准
车身测量的目的是检测车身变形后形状和位置误差的变化,而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的基础是选择正确的测量基准。因此,测量基准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车身变形的部位,车身测量基准的选择可以参照下面的基本要素。
3. 车身测量的基本要素
车身测量的基本要素是控制点、基准面和中心线。
(1)控制点原则。车身测量的控制点用于检测车身损伤与变形程度。车身设计与制造中设有多个控制点,车损鉴定时可以根据各控制点之间尺寸的变化判定车身的损伤程度及修复工艺和方法。承载式车身控制点如图106所示。
图106车身控制点示意
第一控制点通常在前保险杠或水箱框架支撑部位①,第二控制点一般在前悬架支撑点②,第三控制点在车身中间相当于后门框部位③,第四控制点在车身后悬架支撑点④。
(2)基准面原则。选择与车身设计相同的基准面,来控制其误差的大小。实际应用中,不方便直接测量时,可以采用投影法。
(3)中心线与中心面原则。中心线和沿其垂直方向投影获得的中心面,实际上是一个假想的空间直线和平面,该平面将车身纵向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车身的各点通常是以这一平面对称分布,因此,宽度方向的各尺寸参数都以该中心面为基准测量。
(二)车身变形的测量方法
1. 测距法
图107测距法应用实例
a)车架各控制点的测量;b)水箱框架的测量
测距法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可以直接获得定向位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测距来体现车身构件之间的位置状态。测距法使用的量具有钢卷尺、专用测距尺等。
如图107所示,车架变形可以运用测距法进行测量。将所测得的数据与图纸或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对比,确定变形的程度。有些数据需进行必要的测量后,再根据几何关系,利用三角函数法或勾股定理进行相应计算得出,如图107b)所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