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车身材料及性能
不同的车身材料,采用的修复方法也不同,所发生的修理费用就会存在差异。因此,作为事故车辆定损人员应该熟悉车身的构成材料及性能。
汽车车身所用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类,且以薄板和型材为主。金属材料是车身的基本钣金材料,如铁板、铝板;非金属材料在现代汽车车身上的使用越来越广,如塑料、橡胶、玻璃钢等。
(一)车身常用的金属材料
1.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两个方面: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使用性能又影响到工艺性能。使用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决定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包括了力学、物理和化学3个方面的特性。工艺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各种特性,包括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它决定了金属材料加工制造及修复的难易程度。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有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和耐磨性。对于车身材料,影响较大的是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和耐磨性。材料的密度影响到了车身的刚性和强度,其他特性影响着车身的修复工艺。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抵抗不同性质载荷作用的能力。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弹性、韧性和抗疲劳强度等性能指标。
①强度。强度表示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有抗拉、抗剪、抗压、抗扭和抗弯曲强度。强度越高,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越强。
②硬度。硬度是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硬度表示方法有布氏硬度(HBS或HBW)、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和显微硬度(HM)4种。车身材料多用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表示,硬度高,耐磨性好。
③弹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撤去外力后,金属会全部或部分恢复原来形状。这种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能,叫弹性;这种变形叫弹性变形。
④塑性。金属材料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性能,叫塑性。撤去外力后,金属也不会恢复原来形状,这种变形叫塑性变形。车身一般都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冲压成型,这说明车身材料的塑性较好。因此,碰撞事故发生后,车身的变形会比较大。塑性好的金属材料同样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金属材料的塑性也为车身钣金件的修复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⑤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叫冲击韧性。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会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速度快,应力及变形分布不均匀,极易造成金属材料的破坏。
⑥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至于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叫疲劳强度。疲劳破坏形成的断面有两个明显的区域,即扩展区和断裂区。碰撞事故是不会造成疲劳破坏的,因此,冲击载荷造成的破坏没有扩展区和断裂区之分。
(3)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各种化学侵蚀的能力。如耐酸性、耐碱性、抗氧化性。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尤其对车身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
(4)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决定了其工艺性能,不同的工艺性能对金属材料的修理工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涉及到维修费用的认定,查勘车身损失时应予以注意。
2. 金属热加工知识
在车身钣金件的制造和修复工艺中,会经常用到金属热加工工艺。但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加工后,会引起金属内部组织及性能的改变。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金属热加工知识:
(1)退火和正火。退火和正火的目的是:软化零件,便于切削加工;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零件出现变形和裂纹;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方法是将材料加热到某一温度范围后,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不同的是正火冷却速度稍快,金相组织比退火要细,硬度和强度稍高。
(2)淬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水或油中急冷的方法叫淬火。
目的是提高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在汽车修复中极少采用。
(3)回火。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然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的方法叫回火。
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和脆性,改善零件的力学性能。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合称调质处理,调质处理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硬度、强度和较好的冲击韧性。
在车身的修复作业中,经常用到氧乙炔焊对车身钣金件进行加工整形,因此破坏了原来的金相组织,所以整形结束后,要作相应的防锈处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