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车身侧部。车身侧部用以连接车身的底部、前部、后部和顶盖,并构成客厢的侧面。用前、中、后3根立柱和上下纵梁构成车门框,用以安装车门。如图104为车身侧部构成部件。由于车门面积的要求,车身侧面的刚性较弱。
图103车身底板构成
图104车身侧部构成
(4)车身后部。车身后部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把客厢和行李厢隔离开布置的三厢式,一种是客厢和行李厢一体式的旅行车型。车身后部主要由后侧板、后挡泥板、衬板、行李厢盖或背门形成行李厢舱。图105为车身后部构成。与车身前部相比,车身后部只有面板,而没有骨架部分,所以,其刚性比车身前部低得多。
上述四大件焊接在一起构成了车身壳体,车身壳体内部一般都设置隔音隔热和防振材料或涂层。车身除了这四大构件以外,还包括有:
车身外部装饰件。主要有:装饰条、车轮装饰罩、标志等,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等也具有明显的装饰作用。
(a轿车型)
(b旅行车型)
图105车身后部构成
车身内部装饰件。包括仪表板、顶棚、侧壁内衬、车门内衬等。
车身附件。车身附件包括:车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各种密封件、扶手及辅助车身电器元件。为增加行车安全性,现代汽车上还配备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及座椅头枕等。
(二)车身辅助装置
车辆发生碰撞事故,不仅会致使车身受损,同时会造成车身辅助装置及与车身连接部位的损伤。因此,要想准确认定车身遭受碰撞后造成的损失,不仅需熟悉车身结构知识,还应熟悉与车身相关的辅助装置。
1. 汽车车门及其附件
车门是车身上的重要部件之一。车门一般只有面板组成,没有骨架,刚性比较小,车门外面板的内侧设置有隔音隔热及防振材料,内、外板之间布置有玻璃升降装置。车门根据开启方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顺开式和逆开式车门。顺开式和逆开式的差别在于车门铰链的布置,顺开式铰链在前,逆开式铰链在后。车门上都有门锁机构和限位装置,布置方便,结构简单。缺点是乘车人入座通道截面小。
(2)推拉式车门。车门上除了锁机构外,没有铰链,是靠车门内板前部上、下支承及后中部的移门转臂与车身连接起来,支承及转臂上一般都装置有滚轮或轴承。车门打开后,为了防止自动关门,在下导轨的后端部装有移门缓冲器。推拉式车门多应用在微型客车和轻型客车的中门上,优点是通道面积大。
(3)折叠式车门。多应用于城市公共汽车和大型客车上。车门多为单层面板及加强筋,折叠式车门结构简单。
(4)外摆式车门。现代豪华型大客车上多数都采用外摆式车门,车门用铰链连接在车身壳体的门框柱上。折叠式车门与外摆式车门都设计有电动或气动车门开启机构。所有车门和门框之间都采用橡胶密封条予以密封。
2. 风窗刮水和风窗洗涤设备
(1)风窗刮水器。风窗刮水器有电动和气动两种,布置在风挡玻璃盖板下面或车身前部后挡板前面。
(2)风窗洗涤装置。风窗洗涤装置由储液罐、洗涤泵、软管、喷嘴和控制装置组成,储液罐连同洗涤泵布置在车身前部的左侧或右侧。
3. 车身通风、取暖和空调装置
车身通风、取暖和空调装置有独立式和非独立式两种。非独立式多为整体式,布置在车身前部后挡板后面、驾驶室内仪表板下。独立式空调暖风装置多用在大型客车上,送风装置布置在车身顶部,制冷及制热装置布置在车身底部的一侧。
4. 座椅及安全带
座椅的结构和材料因车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布置在车身底部,为了安全和方便驾驶及乘坐,除具有一定强度外,座椅及靠背还具有前后、左右、上下调节装置。
为了在交通事故中保护驾、乘人员,避免或减少二次碰撞造成的伤害,车上设有安全带,安全带收紧及支撑机构布置在车身底板和车门中立柱上。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