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品牌形象遭遇空前危机 三菱难走出亏损泥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10:40  中国汽车报

三菱公司总裁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日前,三菱汽车公司公布了今年前4个月及2004财年(2004年4月~2005年3月)的产销业绩。在三菱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三菱的单月产销数字与财年产销数字同比均大幅下滑,亏损“黑洞”愈加深重。

  亏损44亿美元,危机深化

  今年1月份,三菱公司启动了“三菱汽车振兴计划”这一援救方案。但三菱方面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三菱公司销售业绩的下跌势头并未因此得到扭转。

  根据三菱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公司在2004财年的净利润亏损额比上一财年翻一番,公司共亏损4748亿日元(约44亿美元)。据悉,在2004财年中,三菱汽车全球产量136.65万辆,同比下降11.4%;全球销量下降14%,为131万辆。其中,在日本本土的销量从35.9万辆跌至22.7万辆;在北美市场上的销售下降36%,为17.4万辆。

  而在其公布的单月销量数据中看到,今年4月份,其全球产量比去年同期的10.0846万辆下降了13.1%。其中,日本工厂的产量下降了15.4%,为43617辆。同时日本国内的销售下降了14.5%,共售出13928辆轿车和轻卡。公司预测在今年净亏损将达到640亿日元。

  三菱方面在分析造成销售业绩如此惨淡的原因时认为,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各款车型在日本本土市场和北美市场上的销售疲软所致。 面对三菱汽车的财报,公司首席财务官Hiizu Ichikawa无奈地表示:“我们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财政危机,一切都是由大规模的汽车质量问题引发的。”

  据悉,三菱去年全年共召回25万辆问题车,使亏损状况进一步严重。这被认为是造成三菱2004财年重大亏损的主要原因。

  将“振兴计划”进行到底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振兴计划”中,三菱确定了未来必须实现的目标:即在2006年度实现盈利;在2007年度巩固盈利。同时三菱方面表示,公司计划将2007年的销售目标恢复到2003年150万辆的水平。

  虽然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三菱汽车的自救计划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最近三菱公司的一系列行动中看到,它正在根据这一“振兴计划”一步一步地向前努力。

  在产品战略方面,三菱表现很积极主动。5月中旬,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宣布,推出其全新的2006款三菱Eclipse Sport Coupe车型,这一动作比初定日期提前了好几个星期。该公司的市场销售副总裁Dave Schembri指出:“自产品质量保证毫无缺陷以后,我们没有理由踌躇不前,必须加快新车投放的步伐,扩大收益机会。”

  同时,三菱公司还很注重通过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及WRC等赛事,将所获得的技术、相关信息融入汽车设计和开发活动中。日前,三菱推出的新L200皮卡很像今年早期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L200赛车。据悉,三菱公司希望通过该车型与新日产Navara和丰田Hilux相抗衡。

  在合作战略方面,三菱已经开始着力寻求与其他公司战略合作的可能性。三菱方面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方面三菱主要是要加强与日产、PSA集团等的合作。

  在地域战略方面,三菱在将北美市场定为自己销售重点市场以外,还把中国定位为核心市场,除通过增加与本地公司资本联合,以扩大可提供的三菱品牌车型以外,公司同时也积极建立和扩大其销售网络。据悉,今年4月份,三菱汽车在亚洲市场,特别是在中国,销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这也弥补了美国市场上的亏损。

  公司还表示,正在考虑利用其在华发动机合资企业,使中国成为亚洲主要发动机生产中心,并将在华建立研发设施,以便能及时对公司产品的本地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首要解决问题是重塑品牌形象

  有专家指出,三菱公司销售业绩如此“惨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公司的品牌形象曾经受到很严重的打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恢复过来。因此,三菱公司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如何重新塑造品牌形象。

  “对于一家制造业企业来讲,产品的品质保证理应是其实现业绩的最基本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条件的话,无论你的渠道策略、广告、促销攻势做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一位业内人士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了品牌形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看来三菱汽车要重新盈利,不仅要在产品、地域等战略上进行统筹规划,同时更应该把目光转向自身的体制上,以实际行动来打动消费者的心,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和担忧。这恐怕才是拯救三菱汽车的根本之道。

  本报记者 刘 榴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