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希望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2:20  中国青年报
大众希望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图为:原大众中国总负责人魏智博

  大众汽车仍然有资格欣慰与自豪

  对大众汽车来说,最想不通的事情可能是,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者,不仅得不到人们的赞许,还不断受到质疑。质疑源于市场份额的连连下降,人们已经开始怀疑大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了,甚至对他们2007年保持25%~30%的市场目标,有人也不予置信。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公司,大众汽车一度是中国高关税保护的惟一受益者,国产轿车没有,国外其他轿车进不来,不仅桑塔纳长期独步中国市场,后来的捷达也畅销不衰。那时,它拥有中国两家最大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国轿车市场,独占70%的份额又何足为怪?

  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力度加大,大的汽车跨国公司悉数进入,家家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大众的市场份额下降,也合情合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2004年大众轿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仍然以28.16%的份额,占据中国轿车市场第一位,领先位于第二位的通用品牌10.84%的市场份额近两倍。人们最看好的丰田汽车,以3.52%的份额位于第十位,要赶上大众,还需花很大一把力气和时间。再说尽管分额下降,但大众的销量还是大幅增长了,大众仍然有资格感到欣慰与自豪。

  对市场份额的下降,主管大众汽车中国事务的董事魏智博的解释是,仅在2003和2004两年中,7个竞争对手就带来了58个新车型,虽然大众也引进了三厢polo、奥迪A4、第四代高尔夫、桑塔纳3000和新捷达,但是过多的“新车型让用户心情激动”,分散了购买力。

  另外,“中国用户受价格影响很大,2004年市场降价幅度从6%到32%不等”,魏智博表示,“我们绝对不做卖廉价车的供应商,而要给客户一种信任感。”他认为,大幅度降价对购买者也是一种风险,同样一款车两个月以前购买就要多付很多钱,这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他说:“用降价手段去占领市场的事情,大众是不会做的,我们要让用户5年后不后悔买了大众品牌的汽车,我们把用户当成伙伴看待,一次赢得客户,就要永远拥有这个客户。”

  魏智博认为,中国轿车市场购买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众汽车的销售。2001年中国轿车市场私人用户的比率在40%,2004年提升到76%;同时“干部用车”和出租车也从60%降到了24%,更趋向于私人消费市场。

  还有,中国近80%的用户为首次购车者,这些客户购买汽车时不重视汽车的残值。所谓汽车的残值,就是更新汽车时旧车能买出的价值,他认为这一点中国用户考虑得不是很多,二手车市场将来会越来越重要,他希望大众能在二手车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我们会对中国市场加大力度

  魏智博说,中国市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惟一的国家,“大众汽车对中国政府和中国经济发展感到非常敬佩”。现在大家关心市场将来的发展,大众汽车与竞争对手和研究机构交流了意见,也听了中国政府的意见,认为中国市场会以10%~15%的增长率一直发展到2013年。在这种情况下,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就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魏智博表示,包括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以及进口产品,大众汽车的目标是,2007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里保持25%~30%的市场占有率。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我们需要艰苦努力才能达到。”他特别强调,中国是大众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大众最大的海外市场,所以“中国市场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对中国市场加大力度”。他声明,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可能都生产大众的全系列车型,但具体车型是有区别的。

  他解释说,大众最早的想法是向上海提供A0级和B级车,向长春提供A级车和C级车,形成阶梯式生产模式,“但是这个想法没有实现”。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个企业都提出要生产大众的全系列车型。“大众有8个独立品牌,我们会提供不同的车型”,他表示,“不排除有另外一种品牌引入中国,也许将来每个合资企业都会得到一个新的品牌,引进的产品挂不同的牌子,但都是在大众统一的渠道里管理”。

  魏智博断然否认了帕萨特在长春生产的可能性,明确表示,“帕萨特以及帕萨特后续车型,今后都由上海大众生产,在长春将会生产一款全新的B级车型,和帕萨特没有关系”。

  魏智博丝毫不回避对两个大众的整合问题,“两个合资企业是竞争对手,像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孩子,我们确实一直在寻找大家的共同点,从经济角度讲可以更好地同竞争对手抗衡,两个合资企业非常大的销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他举合作生产变速箱、发动机的例子,说明“共同生产费用是降低的”。“两个合资企业在销售方面的合作,从前我们有过这个想法,但是没有成功。因为这两个合作伙伴在中国是两个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他们同时还和别的公司合作,其独立意识很强,我们的任务很艰巨。”

  其实,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分别背靠一汽和上汽两大集团,本来就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再说,世界上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即使两个大众避开风头,其他企业也会进入,大众的这种决策,应该说是明智之举。

  会和合资企业共同开发中国品牌

  上海大众在上海,距离上汽集团非常近,同样一汽大众在长春,与一汽在一起,地缘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大众集团总部在狼堡,距离两地都有8000公里之遥,大众集团还在中国建立了一些其他企业。“这样远的距离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么多业务,由总部控制这个市场非常难”,魏智博强调,“中国不光是大众最大的海外市场,同时还是一个发展非常快速的市场,要快速决策,所以在北京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公司,就是为了能够在北京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魏智博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大众集团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我们会坚定投资计划,同时通过组织机构的组建,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希望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他明确表示,“我们将会和合资企业共同开发中国的品牌”,这是大众汽车高层在这个问题上的首次表态。

  魏智博介绍,2001年在中国采购的零部件价格是欧洲的1.3倍,而2004年配套价格已经低于欧洲的平均价格了。他称赞中国的零部件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并认为这与大众汽车的支持有关,“大众汽车在中国有20年历史了,从一开始就致力于零部件和配套商的发展,材料成本降低就是这种努力的成果”。大众的目标是在中国达到非常高的国产化率,可以完全和进口零部件脱钩。

  关于和一汽的股比之争,魏智博回答地十分坦率:“我们的目标就是各占50%,为什么我们要买10%的股份达成各占50%的结果?就是要表明我们想和一汽进行长期的合作”。至于在大众内部各品牌占多少股份,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奥迪,是大众百分之百的子公司,年终结算总利润要算进大众集团的报表里,股份多少无所谓。

  魏智博断然否定了所谓要“惩罚上海大众”的传言,“我们没有理由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去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魏智博对浦东五厂项目缓建的解释是,“这只是目标上做的一点调整”。建立之初,大众有一个产品系列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当时认为需要这样一个工厂,但是“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从中国市场学到了一些东西,其中一点就是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一个新产品引入市场的头几个月可能卖出很好的价格,之后价格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关于产品问题,下一轮上海大众的董事会上会做出决定。”

  魏智博还表示,现在中国市场所报的销售数字,并不是真正卖到最终客户手中的数量,其中有不真实的因素,后果可能造成很大的库存量。现在大众董事会已经决定,今后大众的两个合资企业对外宣布的销售数字,全部都是销售到最终用户的数字。因为“销售给最终用户的数字更具真实性,可以解决库存量的问题”。 (作者:程远)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程远专栏专题

老总语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