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奥迪的好日子彻底过去了。不是高档车市场缩小了,而是啃这块蛋糕的人多了,而且个个嘴张得老大,恨不得整个吞下,他们有备而来,身怀绝技,腰藏秘笈,虎视眈眈,出手不凡。
你看,皇冠定下年销售2万多台的目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去年才8万多辆的市场容量,一上来就要切去四分之一份额。荣御也在皇冠下线当日亮出杀手锏:价格。这不是明摆着要搅局吗?全国各地汽车记者汇聚天津正开皇冠发布会时,突然传来荣御的重磅消息,上海通用真会“少花钱,多办事。”高档车顿时引人注目,于是媒体趁机把奥迪、宝马、甚至天籁,以及未下线的奔驰拉出来上下前后左右对照一番,看一看背景都不小,比一比来头都很大,虽说风格有异,但也各有优势,这里暂且不表。
以前,合资厂在中国市场投放一款新车慎之又慎,如今纷纷拿来“当家花旦”,咋都变得这么大方呢?
首先,利润的需要。商业永恒的追求是利润,不赚钱的生意没人做,这一点汽车跨国公司比谁都清楚。当前国内高档车利润率之高,没有哪个市场能与之相提并论。就拿“先行者”奥迪说吧,这几年简直成了一汽大众的摇钱树,捷达、宝来走的是销量,要的是市场份额(当然也要利润),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奥迪,这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如此“草长水美”的地方,其它羊儿不往这跑才怪呢?
其次,品牌提升的需要。高档车往往承载着汽车最新最好的技术,也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更能显示自身实力。未来车市竞争是品牌竞争,如何提升品牌含金量和品牌忠诚度,无疑是各家厂商下一步要下苦功夫去做的事情,于是,高档车成了厂家的标杆,成了旗帜,成了榜样,成了品牌象征和文化代表。在群雄争霸中要提升自家品牌“高度”,高档车是最佳形象代言者。
再次,完善产品结构需要。国际汽车巨头扎根中国汽车市场看的是远景,做的是大事,、图的是长远发展。做市场要有产品,产品系列不全总有缺憾,高档车市场虽说容量有限,但缺位就是自动放弃(指望进口车打市场多有不便),否则,在这一领域就没有发言的权利。推产品就像人成名一样,赶早不赶晚。
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现在,高档车该来的都来了,虽然有的还风尘仆仆走在国产化的路上。这些车,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已融入人们工作生活,有的“似曾相似燕归来”还不太陌生,有的是名声赫赫的“大牌”,有的可谓“新贵”,只能听厂家讲述“不平凡的来历”。不管是德洗车、日系车,还是美系车,悉数到场,看来这个车市真是有点热,热得流汗,但能否火起来呢?怕是没那么容易。
汽车市场就像金字塔,越高档的车需求量就越小,这是市场规律。作为小众消费,算算各家排产计划则远大于需求,这一点厂家老总心里明白,他们嘴上都很自信,有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常言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市场是检验产品的最好“磨刀石”,“各说各有理,当面见高低。”市场可不像分析起来那样轻松,些品牌有时真的很无奈,很无力。
高档车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急于国产的品牌,以前有的车“在国内装上四个轮子”,贴上标签就迅速走向专卖店,现在这种做法遇到了困惑。今年4月1日起进口大件组装车要按照整车征税的政策,对国内大多数合资汽车企业面临新的考验,高档车更是不爽,捷径不通了;同时,油价一个劲地涨,高档车发动机排量也一款比一款大,多少有点不合时宜。咋办?真乃“进亦忧,退亦忧。”但是,路还是要往前走。
由此可见,高档车市风起云涌,高档车市更像风景。不来,心里痒痒的,跃跃欲试;来了,也许受宠,也许受冷。这就是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高档游戏”。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刘士剑)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